权威医学案例书籍速查系统

病例11 发热、头痛、颅内压增高

书名:《神经内科病例分析---入门与提高》
作者:徐蔚海,赵重波
参编:吕传真,黄一宁,徐蔚海,赵重波,曲方
页码:136-143
版本:1
出版时间:2008/12/1
栏目:《神经内科病例分析---入门与提高》 » 第二篇  病 例 篇 » 第一章  入  门
内容:关注“天山医学”公众号翻阅更多

于发病后3个月在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腰穿检查,压力>300mmH2O,细胞数22个/mm3,蛋白0.60g/L,诊断“结核性脑膜炎”,转结核病院治疗。腰穿:压力120mmH2O,细胞数0,糖3.2mmol/L,蛋白0.3g/L,脑脊液囊虫ELISA(+),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见少量淋巴细胞,偶见浆细胞,未见嗜酸细胞。 图2-1-15 头颅MRI示大脑皮质、皮质下、侧脑室旁布满小圆形异常信号 ①T1WI;②PDWI;③T2WI;④CE-T1WI 1 2 3 4院时,无明显头痛,神清,构音正常,视乳头水肿消退,四肢肌力正常,无颈项强直。 讨论:该患者以反复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要表现,先后被诊断为“上感”、“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最后,经头颅MRI扫描以及血和脑脊液囊虫ELISA检查,诊断:脑囊虫病,并得到脑组织活检病理学证实。囊虫在脑内发育的第1期为囊胞期(vesicular stage),也称活虫期,囊胞液清澈,头节(scolex)正常;头颅CT显示边界清楚的小圆形低密度影,没有病灶周围水肿,也无对比剂强化。 表2-1-3 神经囊虫病的诊断标准 现代神经影像学技术包括头颅CT和MRI,大大改善了神经囊虫病诊断的准确性,尤其MRI 可提供囊虫数量、病变部位、退化阶段、炎性反应程度等信息。因此,对于小囊虫、脑干和小脑的囊虫、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内的囊虫、基底池和后颅窝水平的葡萄样囊虫以及病灶周围水肿和囊虫退变,头颅MRI更为敏感。 本例为弥漫性脑囊虫病,脑内囊虫分布广泛,数量很多,发育过程一致,系一次性大量囊虫感染所致,我们曾见到数例这类患者,以头昏、头痛、智能减退、神经衰弱为主要表现,并无抽搐,头颅CT 未能显示其病灶[7]。

……
——《神经内科病例分析---入门与提高》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