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又称Mondor病(Mondor's disease)、胸壁硬化性静脉周围炎(sclerosing periphlebitis of the chest wall),1943年Mondor首先报道,并于1944年证实其为血栓性静脉炎。它是由胸壁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出现索条状硬结为特征的疾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病因不明,见于直接创伤、强体育活动、受累静脉附近感染,偶见于大而下垂的乳房、乳腺癌、乳房手术及乳腺癌根治术后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肺癌乳房转移、静脉附近有脂肪瘤、妊娠、静脉吸毒、继而乳房作为注射部位、水母刺螯、普鲁卡因酰胺诱发的LE综合征、口服避孕药、遗传性蛋白C缺乏和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者,也见于其他方面均正常者。其形成的机制尚不清楚。

临床症状

本病发病年龄多在30~60岁,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3倍,可累及由乳头下方,经乳房下皱襞,下达肋缘的胸、上腹静脉,或乳头向外上方至腋窝的侧胸静脉,或乳头向内下方达剑突下,上腹壁的腹壁上静脉。通常位于一侧的前胸壁,只累及1条静脉,亦可两侧性(下图),同时累及2~3条静脉,或有分支。偶尔因呼吸或运动时患者有胸壁有牵拉性疼痛或紧拉感,或者扪及前胸壁皮下有直径2~3mm的条索状硬结而前来就诊,表面皮肤正常或略红肿,条索状物有数厘米长,亦可长达30~40cm,自觉轻微不适,压之疼痛,贴紧表面皮肤,而不与深筋膜粘连,故可移动,逐渐变成无痛性硬纤维条索,可隐没在皮肤中,或略高出皮肤,拉紧皮肤索状物显见,抬高并外展上肢,因局部牵拉而显浅凹性沟,索状物亦更凸显。整个病程3周到6个月,很少复发。

图:右上腹壁锁骨中线外侧,上自肋缘,下平脐,可触及一条级行皮下条索状硬结(12cm×1cm),界限明显,不移动,有压痛,表面皮色正常,拉紧腹壁时硬结明显高出皮面

除此之外,穿越上臂内侧的静脉亦可受累,类似的线状静脉炎还可发生于阴茎、肘前窝、腹股沟、腹部及腋窝。

组织病理

为非特异性血栓性静脉炎,随病期不同,镜下可见静脉内血栓形成、机化、再通,静脉壁可增厚及纤维化。

诊断

根据好发部位,局部可扪及直径2~3mm索条状硬结,自觉症状轻微,易诊断。

预防及治疗

寻找可能的诱因,尽可能去除之。无自觉症状者,可给患者讲清病情,消除顾虑,让其自行消退。

治疗为对症处理,如应用热湿敷、止痛剂、非甾体类抗炎药。服肠溶性阿司匹林25mg,一日2~3次;双嘧达莫25~50mg,一日3次。有报道1例复发性胸腹壁Mondor病,切除邻近病变静脉的脂肪瘤后,皮损消退。亦有因慢性剧烈疼痛而作外科手术取栓术。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