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特征。由于血液内凝血机制被弥散性激活,促发小血管内广泛纤维蛋白沉着,导致组织和器官损伤。另一方面,由于凝血因子的消耗引起全身性出血倾向。这种看来似乎矛盾的现象,却在DI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并构成临床表现的特点。

  • 首页
  • 血液病学
  • 止血与血栓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关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特征。由于血液内凝血机制被弥散性激活,促发小血管内广泛纤维蛋白沉着,导致组织和器官损伤。另

      1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础实验

      DIC的最终结果早已被知晓。“黑色死亡”指的是强烈的外周坏疽和出血,由血栓形成和斑块的去纤维蛋白作用所引起。“黑色死亡”对人类的危害已历时千年之

      2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过程

      人体血液接触足量的组织因子,引起凝血系的激活,是DIC最常见的促发途径,循环中形成纤维蛋白,凝血和纤溶异常是DIC最基本的病理改变。DIC的发病机制凝血作用可有两种启动机制:由于

      3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防护和代偿功能

      机体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具有多种防护和代偿功能,前者中和DIC的促凝部分,后者纠正DIC的病理生理过程。微循环的内皮表面通过三种机制可有效地去除DIC过程中产生的凝血酶:①结

      4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率及临床表现

      国内尚无发病率的报道。临床表现与基础疾病有关。DIC时何种蛋白溶解过程(凝血或纤溶)处于优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临床表现的特点。以凝血为主者可只表现为血栓栓塞性DIC,以纤溶

      5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最重要的是要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包括:①存在出血、血栓或两者兼有,或进展性器官功能障碍;②存在基础疾病或病理过程,能引起组织损伤、细胞死亡或产生

      6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疾病分析

      妊娠妇女血浆凝血因子水平增高,体内的纤溶活性一定程度上被抑制,目的在于防止分娩期出血。分娩前一周,半数妊娠妇女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非妊娠妇女(正常血浆纤维蛋白原300~450

      7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疾病:胎盘早剥

      分娩过程中胎盘早剥发生率0. 5%~1. 0%。1/ 4胎盘早剥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100mg/dl。早剥开始后8小时即可测到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胎盘早剥患者发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有几种

      8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疾病: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是一种少见的DIC症群,死亡率大于80%,成为分娩死亡的首要病因。新生儿死亡率也很高。羊水栓塞发生率1:8000~1:80 000。典型病例常为30岁以上的经产妇;更易发生在激动性分娩

      9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疾病:死胎综合征、葡萄胎

      Delee(1901)曾报道一例分娩浸软的死胎后子宫大出血、排出大量不凝的血液。数年后,Weiner等发现3例胎死2~3个月后自然分娩时子宫大出血者,都伴有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以后有许多相似

      10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疾病:感染性流产

      如果子宫感染(大肠杆菌、梭状芽胞杆菌或混合感染),即使在自然流产过程中,大多数患者可发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及典型DIC(红细胞碎片,肉眼血管内溶血和出血)。发病机制除内毒素参与外,

      11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疾病:先兆子痫和子痫

      早年文献报道3例子痫与血小板减少、凝血酶时间(TT)延长、血管内溶血(血红蛋白血症和血红蛋白尿等)同时存在。这一不寻常的巧合提示子痫与DIC之间具有某种关系。3例中2例同时并有

      12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急性脂肪肝是妊娠后期少见但致死性的并发症,发病机制未明,可能与先兆子痫相似。半数患者为首次妊娠。患者恶心呕吐、头痛、肝肾功能衰竭伴有肾小管坏死、右上腹疼痛、烦渴,以及

      13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疾病:子宫平滑肌瘤变性

      Glueck首次描述妊娠早期妇女的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起因于平滑肌瘤变性。纤维化肿瘤中发生组织坏死并释出组织凝血活酶进入血循环诱发DIC。有的患者因为肾血管纤维蛋白沉着引起

      14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疾病:毒蛇咬伤

      蛇毒可通过凝血机制、血小板或血管壁等对正常止血功能产生影响,蛇毒曾用作试剂判断正常止血本质。巴曲酶(爬虫酶)凝血时间正常反映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正常。蛇毒是变相唾液,除起

      15
     32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