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特征。由于血液内凝血机制被弥散性激活,促发小血管内广泛纤维蛋白沉着,导致组织和器官损伤。另一方面,由于凝血因子的消耗引起全身性出血倾向。这种看来似乎矛盾的现象,却在DI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并构成临床表现的特点。

  • 首页
  • 血液病学
  • 止血与血栓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输注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浓缩剂导致血栓形成

      对于先天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以及循环血液中具有FⅧ抗体患者并发出血时,有指针输注冻干的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剂(PPC)。制剂除有携带肝炎及HIV感染危险外,极少报道对外

      16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溶血反应

      Wooldrig输注红细胞基质以诱发实验动物DIC。输注血型不合的全血,少至100ml即可引起突然出血、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血小板减少或其他DIC症状。致死者小血管中可发现血栓。阵发

      17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疾病:颅脑外伤

      颅脑外伤常致严重DIC。脑组织富含组织凝血活酶,进入血液可通过外源系活化引起血管内凝血。有报道13例脑枪刀伤者中4例临床呈现明显的止血功能衰竭伴实验室证据。由于急性去纤

      18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疾病:创伤性凝血病

      创伤性凝血病(traumatic coagulopathy)是一组多元性凝血障碍。创伤、外科手术、常规介入性操作造成组织损伤,以致血液不能正常地形成凝血块。即在血管破裂所引起的出血被控制以

      19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灼伤

      灼伤患者常伴有出血性并发症。严重者可有血小板减少,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和纤溶酶原减少及其他凝血因子(FⅧ例外)减少,纤维蛋白相关抗原(FDP)增高。血小板、纤溶酶原周转异常增速这些

      20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疾病:中暑和恶性高热与低温

      中暑是致死性综合征。机体失去调控能力。尽管皮肤血管扩张充血并不能出汗,常见特征为全身性出血倾向、低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DIC全部实验室指标呈阳性、广泛血管内损伤致出

      21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疾病:脂肪栓塞

      长骨骨折或人工关节置入术患者骨髓脂肪进入血循环使肺脑或其他器官栓塞,发生呼吸衰竭、弥漫或局灶性脑病,尸检大脑微血管中能发现微血栓。脂肪栓塞也曾发生于严重灼伤、感染、

      22
    • 感染性疾病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感染是DIC最常见的原因,约占DIC病例总数的2/3(Wilson)。诱发DIC的感染性疾病可以包括细菌、病毒(流行性感冒、流行性出血热)、寄生虫(疟疾、锥虫病)、立克次体(斑疹伤寒)等感染。据文

      23
    • 肝病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肝病患者,常伴有多种凝血因子水平下降和血小板减少不仅使肝病时并发DIC诊断困难,并且很难判断肝病患者的出血倾向是否由DIC引起。急性肝坏死、胆道梗阻、胆管炎、肝挫伤等都可

      24
    • 其他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疾病

      漫长的编目不可能列尽与DIC相关的疾病。DIC可发生在许多严重的疾病的中间过程。有报道肝素诱发血小板减少及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是由于药物诱发DIC过程。另一些罕见报道:硫酸钡

      25
    • 局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暴发型紫癜

      某些疾病伴局部的血管内凝血,例如:暴发性紫癜、先天性蛋白C(PC)、蛋白S(PS)缺乏症纯合子型、血管瘤、大动脉瘤、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肾脏疾病或红斑狼疮

      26
    • 局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管瘤性疾病

      Kasabch和Merritt首先报道1例2个月婴儿巨大血管瘤可伴出血倾向。患儿皮肤有瘀斑、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长、凝血时间延长。之后不少报道血管巨大血肿都可有异常的低纤维蛋白

      27
    • 局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动脉瘤

      Fine等报道1例51岁高血压妇女,其全长主动脉瘤剖开术后发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清FDP阳性并致死。之后多起报道在主动脉、股动脉囊状或间壁瘤或梭

      28
    • 局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turpura,TTP)由Moschcowitz首先描述,是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综合征。包括发热、中枢神经系改变、血小板严重减少、溶血性

      29
    • 局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溶血尿毒症综合征

      溶血尿毒症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由Grasser等(1955)描述5例婴儿出生数天后死于肾功能衰竭,临床症状十分相似于TTP。患儿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双侧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