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散点图反映RR间期以及相邻RR间期互相影响的关系。传导系统的结构与其构成的起搏细胞的功能决定了逸搏的RR间期(周长)。窦房结由于其结构(长径)比较小,而兴奋的频率范围比较大(正常RR间期600~1000ms),当窦房结兴奋频率的连续性中断,窦房结内的上位起搏点兴奋降低或停搏时,其下位起搏点发生一次逸搏,其不同时间发生的逸搏间期是变化的,但整体RR间期或平均RR间期都长于主导的窦性心律的RR间期。房间束、结间束或房室结,束支、浦肯野纤维由于其传导径路长,自主兴奋的频率范围比较窄,因此在单位时间(如1小时)内异位点兴奋的频率相对固定,即RR间期相对恒定,因此,交界性逸搏、室性逸搏与其前面基本心律的QRS波的时距一般是相等的,此决定了单个逸搏散发时,所有逸搏RR间期与其前相邻RR间期形成的吸引子图形是“曲尺”状。

房性逸搏RR间期变化幅度稍大,可能与窦律干扰、自主神经调节有关,并常见两跳现象,第二跳RR间期明显短于第一跳,可能是温醒现象。任何东西都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逸搏RR间期也一样,作者在观察长时间(24小时)的交界性逸搏节律时发现逸搏的RR间期亦是变化的,而且变化的幅度较大,可能与神经体液等整体状态有关。因此,观察逸搏及逸搏心律时,一定要在整体、短时间、长时间,及其变化各维度全方位地观察,才能把握问题的全部。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1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