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由于一种耐药质粒可携带多种耐药基因。通过接合方式,一次可完成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转移,造成多重耐药菌株的增加;同时引起细菌耐药性的编码基因大多是由质粒介导,尤其是一些编码失活酶和钝化酶的基因更是由质粒携带,对抗生素的水解破坏能力大;此外,接合转移不仅可在同种细菌间进行,亦可在属间不同种细菌中进行,其转移频率介于10−8~10−2供体菌之间,造成耐药基因广泛转移,耐药菌增多。体外实验证明,大肠埃希菌耐药菌株可通过接合方式将耐药性转移给痢疾志贺菌、沙门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气肠杆菌等;耐药性也可传递给变形杆菌属、沙雷菌属、假单胞菌属、弧菌属等,但其转移效果较对上述细菌差。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这种耐药性的接合转移现象也被证实。在自然界接合转移频率不高,且并非十分有效。但也应注意,接合转移在某些地区个别临床单位曾造成耐药菌的暴发流行。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9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