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支阻滞
1 | 患者男性,20岁,反复发作心动过速5年,临床诊断:预激综合征、心肌炎?心电图特征Ⅱ导联示P波形态尖耸,电压0.25~0.30mV,P-R间期0.09s,有delta;波,QRS波群时间0.12s;提早出现P'-QRS_T波群,...... |
![]() |
2 | 患者男性,81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特征V1-a导联P-P间期0.78~0.82s,P-R间期0.18s,P波与QRS波群呈2:1传导,QRS波群呈RsR'型,时间0.12~0.13s,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V1-b、V1-c导联连...... |
![]() |
3 | 患者男性,34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特征V3导联连续记录,P15-P16间期1.09s为窦性基本周期,提早出现的P'4、P'8、P'12的形态与窦性P波一致,偶联间期0.74~0.76s,代偿间歇1.01...... |
![]() |
4 | 由于窦性或房性冲动经房室旁道下传提前激动一部分心室肌,所以改变了心室除极的初始向量。当预激综合征合并心肌梗死、束支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时,则后者的波形往往被预激波形所...... |
![]() |
5 | 右束支阻滞合并心肌梗死时图形的并存与掩盖:右束支阻滞合并心肌梗死时,两者图形能同时显示。因右束支阻滞的初始除极向量与正常一致,仅终末向量出现传导延缓,表现为终末S波或R波...... |
![]() |
6 | 左束支阻滞合并左心室肥大:左束支阻滞时,早期的心室除极由右束支所支配的右侧室间隔、右心室游离壁首先除极,尔后除极波通过室间隔从右向左传播。由于心室除极顺序异常,导致QRS...... |
![]() |
7 | 在房室2:1阻滞基础上,出现束支、分支直接显示型或不完全性隐匿性文氏现象时,可诊断为束支、分支内交替性文氏周期。 |
![]() |
8 | 心电图特征 V1导联QRS波群呈rsR'或rSR'型,ST段压低,T波倒置。 其他导联终末S波或R波宽钝、错折。 QRS波群时间ge;0.10s,电轴正常。...... |
![]() |
9 | 心电图特征 V1、V2导联QRS波群呈rS型或QS型,V5、V6导联呈R型,R波平顶、挫折。 Ⅰ、aVL导联QRS波群可呈R型或rS型,Ⅱ、Ⅲ、aVF导联可呈rS型或R型、qR型,心电轴...... |
![]() |
10 |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的组成及电生理特性:心脏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间束、房室结、希氏束、束支、分支及浦肯野纤维,少数人尚有房室旁道(Kent束)、结一...... |
![]() |
11 | 多重性并行心律:可表现为心房或心室内有2个源以上的并行节律点或心房、房室交接区、心室等部位同时存在1个源或2个源以上的并行节律点,由此产生多种形态的融合波、多种形态的P...... |
![]() |
12 | 左束支阻滞心室内激动传导通路,经过希氏束分为左束支和右束支。左束支激动传导发生障碍的状态称为左束支阻滞(left bundle branch block;LBBB)。此时室内激动传导的方式与右束支...... |
![]() |
13 | 心室内激动传导通路,从房室节经过希氏束,分为左束支和右束支,分别分布于左室和右室。其中右束支兴奋传导发生障碍称为右束支阻滞(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RBBB)。到达房室交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