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感染
1 | 答:“90/60”原则是指:真菌药敏试验提示敏感的抗真菌药物,90%情况下使用该药物治疗有效;药敏试验提示耐药,仍有60%治疗反应良好。这种现象的存在有几点原因: 体外药敏试...... |
![]() |
2 | 答:酮康唑(ketoconazole)对皮肤癣菌、念珠菌属、隐球菌属等均有抑菌效果。在氟康唑和伊曲康唑问世前,酮康唑是治疗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的首选药物。酮康唑可供口服和外用,口服制...... |
![]() |
3 | 答:两性霉素B几乎对绝大部分真菌均有抗菌活性,对念珠菌属、隐球菌属和曲霉菌属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麦角固醇是真菌细胞膜特有的脂质,而胆固醇脂是哺乳动物细胞膜固有的成分,...... |
![]() |
4 | 答:唑类抗真菌药物能够竞争性地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系里的羊毛甾醇14alpha;-去甲基酶,而人体内普遍存在P450酶系,唑类药物也可与人体内P450酶的血红蛋白辅基铁原子配位结合...... |
![]() |
5 | 答: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中部分真菌,如念珠菌属可寄生于人体的皮肤以及与外界相通的体腔和通道内,如口腔、胃肠道、尿道、呼吸道、阴道、尿道以及外耳道等,通常情况下这些真...... |
![]() |
6 | 答:人体抗真菌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两大类。非特异性免疫为第一道防御,发生于感染初期,通常能有效阻止真菌细胞的侵入和在活组织中寄生,主要包括: 完整的皮肤屏障; 黏膜; ...... |
![]() |
7 | 答:不同属种的真菌、感染不同的组织细胞可导致不同临床特征的真菌感染(fungal infection)。真菌感染按致病方式分类致病性真菌感染大多是外源性真菌感染,真菌本身具有致病性;条件...... |
![]() |
8 | 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有多烯类(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5-氟胞嘧啶)、唑类(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卡泊芬净。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能与真菌细胞膜...... |
![]() |
9 | 预处理后粒细胞缺乏及免疫功能抑制、黏膜屏障的损伤、移植后并发GVHD、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中心静脉插管的应用等因素,造成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机会性感染的高发。非清髓性预...... |
![]() |
10 | 答:诊断侵袭性曲霉感染的标志物为半乳甘露聚糖,它是曲霉细胞壁成分。检测的样本为血清、脑脊液、胸水、BALF。引起假阳性结果的因素有:抗菌药物的使用,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剂...... |
![]() |
11 | 答:1,3-beta;-D-葡聚糖(BG)是真菌细胞壁成分, 50%,可以检测的真菌有念珠菌、毛孢子菌、曲霉、镰刀霉、支顶孢霉、卡氏肺孢子菌;不能检测隐球菌、接合菌(根霉、毛霉、根毛霉、犁头...... |
![]() |
12 | 答:实验室在标本中分离到真菌时不能轻易判定为真菌感染,尤其是在痰标本中,有文献报道:在气道分离出念珠菌的意义,由于念珠菌是人口腔正常定植菌,在正常痰标本中分离率为20%~55%,但在...... |
![]() |
13 | 表:临床常见真菌感染类型及病原菌 |
![]() |
14 | 答:指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时才致病的真菌,这类真菌通常与人处于共生状态,为人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如念珠菌、隐球菌、曲霉菌及毛霉菌等。 |
![]() |
15 | 答:引起深部感染的申克孢子丝菌、巴西副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皮炎芽生菌、粗球孢子菌及引起皮肤、毛发及指(趾)甲感染的皮肤癣菌等均为有明确定义的致病真菌。...... |
![]() |
16 | 答:主要指侵犯皮下组织、内脏及全身的感染。 |
![]() |
17 | 答:浅部真菌感染的概念是出于按感染部位分类的资料中,是指侵犯皮肤、指(趾)甲、毛发的真菌感染等。 |
![]() |
18 | 答:①真菌药敏试验与疗效的相关性存在难以明确的原因,如体外试验结果存在局限性,耐药株少见,缺少理想的动物模型,缺少记录完整的病例;②抗真菌药物的疗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不同组...... |
![]() |
19 | 答:如真菌药敏试验提示敏感的念珠菌属真菌的药物90%治疗有效,但药敏试验提示耐药者仍有60%对治疗反应良好。 |
![]() |
20 | 答:真菌感染是指真菌在人体内会体表生长繁殖引起的机体损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