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

1

答:肝素是一种酸性黏多糖,为高度硫酸化的葡胺聚糖,由嗜碱性粒细胞或肥大细胞生成,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中。其抗凝机制主要为:①增强抗凝血酶(AT)的作用;②抑制FⅪa、FⅩa、FⅨa、FⅫa......

为什么肝素和类肝素物质增多会引起出血?
2

出血性疾病患者中的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功能障碍和凝血异常引起出血的疾病均需要用输血的方法予以治疗。过去多输用新鲜全血,但新鲜全血所含的血小板数或凝血因子浓度常不......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输血
3

出血是外科手术中最常遇到的血液学问题。正常的止血功能与三种因素有关,即:血管壁、血小板和各种凝血因子。任何一种因素发生异常,都可引起术中与术后的出血不止。血小板异常组......

外科手术中出血
4

理论上讲,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仅有纤溶酶的大量生成,大多因纤溶酶原活化物增多所致。后者则是在凝血酶大量生成的基础上出现纤溶酶的生成。实际上,真正含......

纤维蛋白溶解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5

血友病A和血友病B的临床表现非常相似,很难鉴别,其特点是延迟、持续而缓慢的渗血,出血频度与部位取决于患者体内的凝血因子水平。出血部位以皮肤、肌肉出血最为常见,关节腔出血次......

血友病的临床症状表现
6

血液学是一种实验室定向的学科,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更是离不开实验室。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通过仔细地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常常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止血缺陷是属于凝血因子的问题,或......

出血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
7

出血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同部位的出血。对于出血性疾病患者进行初步评估时,详细询问患者的出血病史(包括有无家族史)、症状并仔细检查患者的出血体征等对于患者的诊断非常......

出血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8

出血性疾病大体上可以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两大类。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出血性疾病可分为以下几类。一、血管壁异常1.先天性或遗传性: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爱-唐(Ehlers-......

出血性疾病的分类
9

包皮术后出血是包皮环切术的常见并发症,文献报道包皮术后出血的发生率为1%~35%。常见的出血部位:①包皮系带处出血,一般为术中止血不彻底或夜间阴茎勃起后结扎线脱落所致,因系带......

割包皮后出血?包皮手术后出血怎么办
10

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很常见。分为术中出血、术后即刻出血以及迟发性出血。少量出血一般可以通过膀胱持续冲洗、增加导尿管的气囊体积、牵拉尿管及使用药物防止膀胱痉挛等起到......

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后出血怎么处理?
11

英文:abdominal apoplexy syndrome;同义名:腹膜腔内大出血、肠系膜或腹膜下出血、腹内卒中。发病机制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瘤,病变高度进展时管壁薄弱,或因血管自发性破......

腹部卒中综合征(肠系膜或腹膜下出血)
12

英文:Rendu-Osler-Weber syndrome;同义名: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hereditary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MIM 187300)、Osler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溯源与发展1864年......

Rendu-Osler-Weber综合征(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缩/展 搜索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