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为什么机械因素会致溶血性贫血?

    答:机械因素所致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本身无异常,红细胞受到生存环境和循环回路中的机械剪切力作用及在粗糙环境中摩擦割裂,导致红细胞破坏的一种溶血性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小

    1
  • 为什么遗传性非球形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会有不同的临床类型?

    答:遗传性非球形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HNSHA)是一组红细胞酶缺陷所致的慢性溶血性贫血。丙酮酸激酶(PK)缺陷是最常见的病因,约1/3的病例则由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所致。某些G

    2
  • 为什么化学毒物中毒会发生溶血性贫血?

    答:中毒性溶血性贫血是指化学毒物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超过骨髓补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主要由于药物或化学物接触引起。按其作用机制,可分为直接或间接氧化物两大类。① 直接氧

    3
  • 为什么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会发生溶血性贫血?

    答:冷凝集素综合征是由于自身反应性红细胞凝集及冷诱导因素导致慢性溶血性贫血和微循环栓塞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的一种类型,也是最常见的溶血性贫血,占免

    4
  • 为什么药物介导的溶血性贫血患者会遇到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困难?

    答:药物介导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由于血清中有药物性抗体,这些药物抗体会与游离在血清中的药物或者药物代谢物形成免疫复合物,后者易吸附在红细胞表面,使红细胞出现多凝集现象从

    5
  • 为什么应该重视药物介导的溶血性贫血?

    答:因为药物介导的溶血性贫血临床表现多样,发病机制种类繁杂,临床上不易及时发现,容易耽误患者诊治,甚至误诊。因此,临床医师需要提高专业知识,对患者应用药物时,须注意药物的毒副作

    6
  • 为什么某些药物会导致溶血性贫血?

    答:由药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称为药物介导的溶血性贫血。根据2014年美国输血相关杂志发表文章,已明确300多种药物可致溶血性贫血发生。WHO药物不良反应国际监督调查研究中心估计

    7
  • 溶血性贫血

    细胞在体内破坏加速,骨髓造血功能代偿性增生不足的一类贫血。由红细胞内在异常及红细胞外在因素(包括化学、物理、免疫性及脾功能亢进)所致。临床特点为黄疸、贫血、肝脾大外周

    8
  • 创伤性心源性溶血性贫血

    自1951年Hufnagel首次引入人工瓣膜治疗心脏瓣膜病以来,人工心脏瓣膜经历了笼球瓣、笼蝶瓣、侧倾蝶瓣和双叶瓣的发展,改善了人工瓣膜的衰竭和损坏。但各类人工瓣膜手术后,均可引

    9
  • 化疗相关的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有很少一部分接受化疗的患者,出现类似于溶血尿毒症综合征或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表现。这些患者绝大多数使用丝裂霉素C与其他化疗药如阿霉素和氟尿嘧啶等组成的化疗方案,

    10
  • 肿瘤播散的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

    发生广泛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约0~25%可产生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其中以胃癌最多见,可达半数以上。其次为乳腺癌、肺癌和胰腺癌等,偶见于没有转移的甲状腺瘤和盆腔良性肿瘤。这些

    11
  • 溶血尿毒症综合征(HUS)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研究

    溶血尿毒症综合征(HU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微血管病变为基础的综合征。临床特点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衰竭。自1955年Gasser首次报道本病以来,国外已有

    12
  • 关于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是微小血管病变引起红细胞破碎而发生的溶血性贫血综合征。其特点是外周血中出现形状各异的破碎红细胞和球形细胞。这种贫血可发生于多种伴有微小血管病

    13
  • 病毒感染所致溶血性贫血(病毒性肝炎等)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溶血的发生率在国内回顾性分析中为0. 05%~2. 5%。1955年Wassesman首先发现病毒性肝炎并发溶血性贫血的病例。1970年Kattamis报告125例小儿病毒性肝炎有3

    14
  • 其他细菌感染致溶血性贫血

    除前两篇所述外,还有其他革兰阳性、阴性细菌感染伴溶血性贫血的文献报道已有不少,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大肠杆菌、布氏杆菌、伤寒

    15
  • 巴尔通体病(Bartonellosis)

    此病流行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河谷地区,见于秘鲁、厄瓜多尔及哥伦比亚。1870年在秘鲁的奥罗亚附近,在修筑铁路的工人中,曾流行一种发热和贫血的疾病,当时病因不明,称之为奥罗亚热

    16
  • 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败血症

    病因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又称魏氏梭状芽胞杆菌,为革兰阳性杆菌。此菌在自然界中以芽胞形式存在,在机体内可形成荚膜为厌氧菌。根据外毒素性质和致病性的不同,此菌可分为6型。

    17
  • 原虫感染所致溶血性贫血

    疟疾疟疾分布非常广泛,见于热带、亚热带及部分温带地区,在所有热带病中,疟疾发病数最多。病因引起人类疟疾的疟原虫有四种: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以间

    18
  • 蛇、蛇、蜘蛛等生物毒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蛇毒蛇毒通常分为神经毒及血循环毒。血循环毒的作用包括影响心脏、血管和血液(主要是凝血障碍、出血和溶血)。蝮蛇、蝰蛇、金环蛇和眼镜蛇等蛇毒中含有卵磷脂酶和其他直接引起

    19
  • 高温、放射线、血液低渗所致溶血性贫血

    一、高温1、病因及发病机制高温引起溶血性贫血以烧伤为最多见。面积15%以上的Ⅱ、Ⅲ度烧伤即可引起溶血性贫血。曾有因血液透析恒温装置故障造成透析液过热而致溶血的报告。

    20
 34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