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酸激酶

1

答:目前丙酮酸激酶(PK)缺陷的评价指标包括: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使用荧光筛查、酶活性测定、低底物利用率、同类底物利用率、米氏常数(Km)与最大反应速率(Vmax )、抑制剂......

为什么可用多项实验指标评价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
2

答:在评价酶缺陷程度时,通常将酶活性为正常值的50%~75%界定为杂合型酶缺陷,低于50%则为纯合型酶缺陷。丙酮酸激酶(PK)缺陷诊断较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及其他酶缺陷诊断困难......

为什么评价红细胞丙酮酸激酶活性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3

答:丙酮酸激酶(PK)活性测定的参考范围会随着测定方法的不同而各异:荧光斑点法PK活性筛查:活性正常者25分钟荧光消失,活性缺陷者25分钟荧光不消失;PK活性定量(ICSH推荐的Blume法): (15.......

为什么丙酮酸激酶活性测定会有不同的参考范围?
4

答:丙酮酸激酶(PK)为糖酵解途径中最常见的缺陷酶,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ICSH)将红细胞PK缺陷症列为发病率居第二位的遗传性红细胞酶病。PK缺陷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偶有呈常染色体......

为什么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症患者会有多项实验指标的异常?
5

答:PK缺陷导致糖酵解途径受阻,从而使酵解终产物腺苷三磷酸(ATP)缺陷。ATP缺陷后Na+ -K+ 泵、Ca2+ 泵功能失调,细胞内K+ 外流,红细胞内通透性降低,导致红细胞肿胀或黏稠、僵硬,变形性......

为什么丙酮酸激酶缺陷会引起溶血?
6

答:丙酮酸激酶(PK)使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hosphoenolpyruvate,PEP)和二磷酸腺苷(adenosine-diphosphate,ADP)变为ATP和丙酮酸,是糖酵解过程中的主要限速酶之一。PK天然同工酶分为L型(肝型......

为什么要检测丙酮酸激酶活性?
7

号:EC 2.7.1.40。催化ATP将高能磷酸键转移给丙酮酸形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ADP的酶。

丙酮酸激酶
8

丙酮酸激酶(PK)缺乏症无有效对因治疗方法,以支持疗法对症处理为主。输血由于PK缺陷患者2,3-DPG蓄积,可有效增加血红蛋白释氧量,慢性贫血过程对贫血缺氧产生一定耐受和适应性,因此是......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的治疗
9

丙酮酸激酶(PK)活力测定是确诊的特异指标,临床对贫血症状的判别、家族史询问等可辅助诊断。临床诊断 符合CNSHA诊断 具有血管外溶血指征,有慢性贫血、黄疸、脾大,幼儿可有肝大。......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0

丙酮酸激酶(PK)缺乏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有临床表现的患者均为PK纯合子,或者是来自双亲不同PK缺陷变异型的双重杂合子,也可以是PK缺陷合并另一种红细胞遗传缺陷(红细胞膜病......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临床表现
11

PK同工酶与组织分布丙酮酸激酶(PK)有四种同工酶,由两种不同的PK基因编码,位于染色体1q21的PKLR基因编码同工酶R(红细胞型)和L(肝型),位于染色体15q22的PKM基因编码同工酶M(肌型),M型又分......

丙酮酸激酶分子结构与突变效应
12

丙酮酸激酶催化原理成熟红细胞中无细胞核、细胞器,完全依赖于糖酵解提供能量。葡萄糖经糖酵解转化,有两个催化步骤可产生ATP,有3个限速酶在糖酵解途径起关键性作用,丙酮酸激酶(PK......

丙酮酸激酶催化原理与酶缺乏溶血机制
13

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缺乏症是导致先天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congenital nonspherocytic hemolytic anemia,CNSHA)的典型代表,在糖酵解酶缺乏症中是发现最早、最常见......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的流行与遗传
缩/展 搜索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