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SU.TW
  2. 临床检验一问一答
  3. 临床基础检验800问
  4. 血液检验
  5. 血液标本采集及处理
共45

血液标本采集及处理

1

答: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在心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的流体组织。血液在沟通内外环境及机体各部分之间、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及多种物质的运输、免疫、凝血和抗凝血等方面都......

为什么要采集不同来源的血液标本?
2

答:实验室检查的血液标本分为全血、血浆和血清,不同类型标本所含物质不全相同。① 全血:由液态血浆与混悬在其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有形成分组成;② 血浆:离体抗凝血液经......

为什么血液标本有不同类型?
3

答:按采集部位的不同,血液标本采集可分为毛细血管采血法、静脉采血法和动脉采血法。① 毛细血管采血法:可分为采血针法和激光法,所获血液标本是微动脉血、微静脉血和毛细血管......

怎么合理选择毛细血管、静脉、动脉采血方法?
4

答:规范的毛细血管采血操作需做到:①采血前:准备合适的一次性消毒穿刺针和血液采集装置;核对患者信息,儿童患者需在父母协助下完成采血前的固定。②采血中:采集者严格手部清洁、戴......

为什么要规范毛细血管采血步骤?
5

答:静脉是运送血液回心的血管,体静脉分浅、深两类,浅静脉位于皮下浅筋膜内。静脉数目多,一般不与动脉伴行,最后注入深静脉。鉴于采集的便捷性及患者的依从性,临床上常经浅静脉采血......

为什么静脉采血首选肘正中静脉?
6

答:因为规范的血液标本采集程序是检验前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采血前应根据检验项目、所需采血量,选择适宜注射器和试管,包括:各类试管(真空负压管、带橡胶帽的无菌玻璃或塑料管)、......

为什么要规范静脉采血步骤?采血前、中、后有哪些要求?
7

答:血液采样系统包括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两大类。开放系统包括皮下注射针、注射器以及连接到注射器的蝴蝶针。封闭系统指真空负压采血系统。相对于开放系统,封闭系统更加安全。......

为什么推荐真空采血法?
8

答:真空静脉采血根据穿刺针不同分软接式双向采血针与硬接式双向采血针两种。消毒、扎压脉带、穿刺、止血步骤与普通静脉采血相同,区别在于刺破血管壁进入静脉腔见回血后,软接式......

为什么要规范真空静脉采血步骤?
9

答:应用压脉带的目的是增高静脉局部充盈,有利于穿刺。压脉带使用位置应在穿刺点以上7.5~10cm,时间小于1分钟。当采血时间超过1分钟时应解开压脉带,2分钟后再使用。使用压脉带时间......

为什么静脉采血时使用压脉带时间不宜过长?
10

答:采血用的针头规格繁多,采血前应根据患者静脉粗细、年龄、采血量决定针头规格,将不舒适度降到最低。不同年龄组进行常规注射与采血时,所用针头规格有所区别。静脉穿刺常用19~23......

为什么要使用不同规格的采血针头?
11

答:采血管是血液采集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用于血液标本的采集与保存,目前较多使用真空采血管。真空采血管具有安全、密闭,转运方便,管盖色泽不同,易于分辨等优点。采血管......

为什么采血用试管须符合规定要求?
12

答:真空采血管的“死腔”即标本采集后试管中尚未被填满的空间。APTT、血小板第4因子(platelet factor 4,PF4 )是止血与出血性疾病诊断的检验项目,特别是APTT对于筛查出......

为什么要使用无“死腔”真空采血管?
13

答:动脉是心脏输送血液到全身器官的血管,血液由心室射出,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返回心房,形成血液循环。在体循环过程中,动脉不断分支,形成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和微动脉,再以血......

为什么动脉采血要选择适宜部位?
14

答:以桡动脉采血为例:① 采血前:除需准备如静脉采血所需器材外,还需准备特殊的物品,如:肝素化带有针帽的安全注射器、采血后在穿刺部位使用的绑带、内置碎冰的容器、局部麻醉药......

为什么要规范动脉采血步骤?
15

答:英国人艾伦(Allen)于1929年提出艾伦试验,又称血管通畅试验,诊断尺(桡)动脉闭塞性疾病。在患者进行桡动脉穿刺或套管置管之前,通过艾伦试验能够评估尺动脉的功能是否完整,明确尺动......

为什么桡动脉穿刺前要做艾伦试验?
16

答:随着医学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依赖于临床实验室检验。大多数情况下,医生会根据不同的检验结果制订相应的临床诊治方案。因此,准确可靠的检验......

为什么要做好血液标本检验前质量保证?
17

答:正常人一顿标准餐后,血液中许多物质浓度会发生变化。以生化检测为例,如:胆固醇增高50%,谷草转氨酶增高50%,血糖增高15%,血钾增高15%,胆红素、无机磷、钙、钠增高约5%。不同饮食结......

为什么采血对患者饮食有要求?
18

答:运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根据机制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运动可通过出汗及呼吸改变人体内液体容量及分布;另一方面,剧烈运动可使人体处于应激状态,通过有氧和无氧代谢产生的腺苷三磷......

为什么运动会对采血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19

答:为了使检验结果准确可靠,所采标本应尽可能少受非疾病因素的影响,能客观真实反映患者即时的状态。刺激物和成瘾性药物通过各种复杂机制对人体产生多种影响,使多种检验指标增高......

为什么采血前要避免服用刺激物和成瘾性药物?
20

答:检验结果严重差错来自对患者身份的识别错误,可发生在检验过程任一环节,特别是采血环节。采血前,采血者应认真核对申请单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检验项目......

为什么要核对患者身份后才能采集血标本?
21

答:人体分别处于站立位、坐位及卧位时,伴随着体内电解质及水分在血管及组织间隙之间的流动,一些不能通过血管的大分子物质浓度会发生变化,因此,采血时不同体位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

为什么不同体位采血会影响检验结果?
22

答:许多激素在24小时昼夜间的分泌量是不同的。例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皮质醇、睾酮、促甲状腺激素、游离甲状腺素、生长激素、催乳素、醛固......

为什么标本采集时间会影响激素检验结果?
23

答:分泌CRH的细胞主要位于下丘脑的室旁核,室旁核接受边缘系统和低位脑干广泛纤维联系,因此,下丘脑CRH神经元可把许多脑区的信息转变成激素信息。人体处于紧张、焦虑等应激状态,各......

为什么心理因素会影响皮质醇检验结果?
24

答:临床用药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不可小觑。目前,约有4万余种药物可影响检验结果。因药理学和毒理学作用,当患者同时服用5种以上的药物时,几乎会干扰所有的检验结果。药物干扰检验结......

为什么临床用药会影响血液检验结果?
25

答:微量元素是含量占生物体总质量0.01%以下的元素。根据微量元素生物学作用又分为必需和非必需两类。目前,公认的必需微量元素有铁(Fe)、铜(Cu)、锌(Zn)、硒(Se)等。微量元素测定前的......

为什么检验前因素会影响微量元素测定?
26

答:输液是临床常用治疗方法,通常以10%葡萄糖和生理盐水作为药物及药物载体。在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需通过患者各项检验指标了解病情、判断疗效,而输液时血液被稀释,加之输注成分......

为什么要避免在输液的时候采血?
27

答:当患者浅表静脉不明显时,采血人员常鼓励患者反复握拳以运动前臂,使静脉暴露更明显。但握拳运动会造成血钾假性增高,而且运动幅度越大增高越明显。钾是生命所必须的矿物质之一......

为什么采血前患者不能反复握拳?
28

答:动、静脉穿刺采血是临床常用的诊疗手段,但穿刺会破坏人体的天然屏障,病原微生物可进入循环血流中,因此,采血前需对局部皮肤消毒,达到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对于完整皮肤......

为什么皮肤消毒要待干后才能采血?
29

答:根据检验用途不同,采血管有时需添加抗凝剂、促凝剂或分离胶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如下表:采血试管中使用添加剂的种类及其作用和主要用途

为什么采血试管中要用添加剂(如抗凝、促凝剂或分离胶)?
30

答:具体检测项目选择使用的添加剂应不改变标本的组成,也不能对检测实验产生干扰。添加剂使用错误或用量不当可能带来不利影响:① 干扰分析:添加剂中可能含有待测物成分或发生......

为什么要在血液标本中合理使用添加剂?
31

答:乙二胺四乙酸盐(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是一种能与镁离子(Mg2+ )、钙离子(Ca2+ )、锰离子(Mn2+ )、铁离子(Fe2+ )等二价金属离子结合的螯合剂。EDTA有二钠、二钾和三......

为什么血液分析仪标本一般用乙二胺四乙酸盐抗凝血?
32

答:临床常见出血及血栓性疾病包括: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血栓性疾病,诊断这些疾病依赖于血小板功能及凝血因子活性检测。枸橼酸钠抗凝血标本有助于凝血因......

为什么枸橼酸盐抗凝血标本适合凝血试验?
33

答:肝素是N-硫酸化程度高和艾杜糖醛酸含量较多的一种糖胺聚糖,由beta;-D-葡糖醛酸(或alpha;-L-艾杜糖醛酸)和N-乙酰氨基葡糖重复的二糖单位组成,生理状态下产生于紧靠血管的肥......

为什么肝素抗凝标本不适合血常规检查?
34

答:采血试管材质主要有无机和高分子材料两类。无机材料以中性钠玻璃或钾玻璃为代表,高分子材料有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等。玻璃材质试管......

为什么推荐使用塑料采血试管?
35

答:标本采集后应按照实验室标准操作流程室温转运,避免污染,确保运送过程中不对运送者、公众及接收实验室造成危害,并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确保标本根据申请项目的性质和实验......

为什么要规范血液标本的运送环节?
36

答:标本离体后2小时内务必送达实验室。有些检测项目不稳定应立即送检或采取特殊运送措施,例如血气分析,室温稳定时间15分钟,采集后应即刻送检,如不能在15分钟内送检,应置于冰上运......

为什么血液标本要及时送检?
37

答: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减低运输和储存时间,尽快送检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和可靠。因标本储存时,血细胞代谢活动、蒸发作用、化学反应、微生物降解、渗透作用、光学作用、气体扩散......

为什么测定凝血因子的血标本要及时送检?
38

答:在体外血液各种凝血与抗凝因子非常不稳定,常可随温度的变化发生激活或降解。例如:凝血因子Ⅷ和蛋白S,温度增高,降解速度加快;几乎所有凝血因子在58℃保存一段时间之后都会失活......

为什么运输和保存凝血标本要特别注意温度?
39

答:血液中有些分析物如维生素A 、维生素B6 、beta;-胡萝卜素、卟啉、胆红素等对光线敏感,当分析物暴露在人造光或太阳光(紫外线)时会造成成分变化,严重干扰测定结果。检测这些成......

为什么有些血标本需避光保存?
40

答:离心即利用不同物质的密度等方面的差异,用旋转所产生背向旋转轴方向的离心力使颗粒或溶质发生沉降而进行分离的一种物理方法。物质沉淀与离心力大小相关,而离心力取决于离心......

为什么须规范血标本离心?
41

答:实验室结果误差按其来源可分为检验前误差、检验中误差和检验后误差。随着仪器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及分析技术的改进,检验中误差占检验结果总误差的比例越来越小,检验前因素成为......

为什么有些血标本会被拒收?
42

答:溶血即红细胞破坏导致血红蛋白释放进入血浆的现象。临床检验工作中时常遇到血液标本不同程度的溶血,主要因素有: 物理因素:机械性破坏、冰冻、人工心脏瓣膜置换; 化学因素:标本......

为什么血标本会发生溶血?
43

答:在细胞内外许多生物分子浓度不一,发生溶血后细胞内容物释放入血,使血液中相应的物质浓度发生改变。溶血前后血液成分变化见表:溶血前后血液成分变化注:lowast; 假设血细胞比......

为什么溶血后血液成分会发生变化?
44

答:血液分析仪血常规红细胞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测定、血细胞比容测定、红细胞平均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

为什么溶血标本会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
45

答:在医疗活动产生的废物总量中,约85%相当于生活垃圾的一般性无害废物,余下的15%被认为可能具有传染性、毒性或放射性的有害物质。这些废物包括: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利器、......

为什么要规范检验后血液标本的处理?
缩/展 搜索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