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敏感性试验
1 | 答: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①体外药敏试验和体内药物疗效确实有差异,主要是因为体外和体内的环境不同,有些细菌可以利用体内的一些物质生成抵抗抗菌药的成分,使抗菌药失效,导致出现体...... |
![]() |
2 | 答:①规范操作现有的药敏试验,做好质量控制;②建立对卡泊芬净等新药的体内和体外相关性好的药敏试验方法;③建立不产孢丝状真菌的体外药敏试验的方法;④提高现有真菌药敏试验的可...... |
![]() |
3 | 答:重复性差常发生在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其原因是判断终点会产生拖尾现象,终点的判断可以是被测试真菌完全被抑制,也可以80%被抑制,由此可产生重复性差的现象。...... |
![]() |
4 | 为什么测定抗真菌药对受试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对临床医生的帮助更大?答:文献报道剂量(DOSE)/MIC比值与疗效的关系对临床更有指导价值。当DOS/MIC比值超过25以上时,治疗成功率在...... |
![]() |
5 | 答:①真菌药敏试验与疗效的相关性存在难以明确的原因,如体外试验结果存在局限性,耐药株少见,缺少理想的动物模型,缺少记录完整的病例;②抗真菌药物的疗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不同组...... |
![]() |
6 | 答:如真菌药敏试验提示敏感的念珠菌属真菌的药物90%治疗有效,但药敏试验提示耐药者仍有60%对治疗反应良好。 |
![]() |
7 | 答:新型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参照M27-A的方法作酵母样菌的药敏试验,与临床有较好的相关性,结果可靠,重复性好。但卡泊芬净用M27-A方案测定酵母样菌药敏试验和用M38-A方法做产孢丝...... |
![]() |
8 | 答:氟胞嘧啶治疗念珠菌属主张联合用药,单独用药很快产生耐药性,所以CLSI推荐的判断标准也是针对联合治疗的,如氟胞嘧啶药敏结果为敏感(S)时提示的是其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所能获得...... |
![]() |
9 | 答:两性霉素B的抗真菌谱可覆盖酵母样真菌、曲霉菌和毛霉菌,虽然CLSI没有明确规定判断标准,但认为当MIC 2mg/L时应报告耐药。对念珠菌属通常认为MIC = 0.25即代表是耐药菌株...... |
![]() |
10 | 答:当前伊曲康唑药敏判断标准是基于黏膜念珠菌感染制定的,伊曲康唑的血药浓度和组织浓度差异大,各组织间药物能达到的浓度也各不相同,在同样的治疗条件下,脂肪中的药物浓度高于血...... |
![]() |
11 | 答:试剂条下方的小气泡往往不影响实验结果。当然,必要时可用镊子从E-test浓度最小端向上驱赶气泡。 |
![]() |
12 | 答:①注意E-test条必须在有效期范围内;②贴于琼脂表面时,一定要注意有刻度的一面要朝上;③试剂条一旦贴于琼脂表面即不可随意移动,因为E-test条中的抗菌药会在贴于琼脂的瞬间释放...... |
![]() |
13 | 答:保存方法与抗菌药纸片相同。未开封的E-test条可长时间保存于minus;40℃环境中;已开封但尚未用完的E-test条必须密封后保存于minus;40℃或4℃冰箱中。使用前必须待试剂条...... |
![]() |
14 | 答:本法可用于营养要求较高、生长缓慢或需特殊培养条件的病原菌的药敏试验,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淋病奈瑟菌、空肠弯曲菌和厌氧菌等,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容易判断等特点...... |
![]() |
15 | 答:抑菌圈内出现散在菌落是由低水平耐药突变引起的,阅读时要注意。如下图所示,其MIC 256micro;g/ml。抑菌圈内出现散在菌落时E-test结果的阅读 |
![]() |
16 | 答:阅读变形杆菌的E-test结果时,忽略变形杆菌的迁徙现象,如下图所示,MIC = 0.064µg/ml。变形杆菌E-test结果的阅读 |
![]() |
17 | 答:忽略溶血链球菌的溶血圈,读取生长完全被抑制处的MIC值,如下图所示,MIC = 0.032micro;g/ml。溶血性链球菌E-test结果阅读 |
![]() |
18 | 答:忽略试剂条周边的薄线生长,它常为细菌沿水渠生长的结果,如下图所示,MIC = 0.25micro;g/ml。试剂条边缘有细菌生长时E-test结果阅读 |
![]() |
19 | 答:试剂条两边产生不同的交界点,读取较高数值侧的MIC,下图所示,MIC = 0.5micro;g/ml。如果两侧差 1个稀释度,须重复试验。试剂条两边抑菌圈高度不等时E-test结果阅读...... |
![]() |
20 | 答:交界点位于两刻度之间,读取邻近的上方数值,MIC = 0.19µg/ml。如下图所示。两刻度之间E-test结果阅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