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所致贫血

    甲状旁腺亢进合并贫血罕见,在国外332例中仅有17例合并贫血(5. 1%),血细胞比容在0. 23~0. 37。表现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正常,合并贫血者甲状旁腺亢进病情多严重,骨囊肿

    41
  • 甲状腺功能亢进所致贫血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贫血者占全部患者10%~25%,多为较严重或病程较长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贫血为轻度。红细胞MCV正常或轻度减低,但无合并铁缺乏。红细胞内血红蛋白A2轻度上升

    42
  • 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贫血

    病因和发病机制甲状腺功能低下使患者发生黏液性水肿或呆小病,常合并轻度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常见产生原因有两种,一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多为慢性、亚急性甲状腺炎引起,是

    43
  • 感染性贫血

    许多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后,在引起炎症或感染过程中,能使红细胞生成减少,破坏增加或失血,由此产生的贫血称感染性贫血。这种贫血临床可分两大类:一类是感染后迅速发生,常以急性溶血

    44
  •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的诊疗研究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CDA)是一种很少见的遗传性红细胞系无效造血家族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慢性、难治性轻或重度贫血,伴持续或间断

    45
  • Diamond-Blackfan贫血的诊疗研究

    Diamond-Blackfan贫血是一组少见的遗传性疾病,又称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936年Josephs首次报道,1938年由Diamond和Blackfan详细报道描述。DBA发生率约为1/106~5/106,

    46
  • Fanconi贫血(范可尼贫血)病因、诊断与治疗研究

    自1927年瑞士首先报道了兄弟3人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AA)伴有多发畸形,至目前文献报道及国际Fanconi登记处共报告大约1000多例患者,是先天性造血衰竭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约为1/10

    47
  •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PRCA)

    本病是指因骨髓中红系显著减少或缺如所致的一种贫血。发病原因是由于胸腺瘤、病毒、感染、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及药物等所诱发;有些病例原因不明,多与免疫有关。贫血是唯一的症

    48
  • 再生障碍性贫血能治好吗?治疗得当80%不影响寿命

    再障的预后与病情和治疗方法密切相关。通常非重型再障病程进展缓慢,多数预后良好。重型再障若不经积极治疗,多数患者发生感染或出血并发症,很快死亡,即使积极治疗,极重型再障早期

    49
  •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三大疗法解读

    再障的治疗大体可分为支持治疗和疾病针对性目标治疗两部分。支持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和治疗血细胞减少相关的并发症;目标治疗(definitive therapy)则是补充和替代极度数量减少和受

    50
  •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主要应与以下疾病鉴别。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AA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不发作型鉴别较困难。但该病出血和感染均较少、较轻,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大于正常,骨髓多

    51
  •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分型

    临床上,全血细胞减少的患者应考虑再障的可能,典型病例一般诊断不难;但不典型病例,如早期病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征尚不明显,或再障合并或叠合其他临床病症,则诊断也可有一定困

    52
  •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实验室诊断

    一、血象呈全血细胞减少,少数病例早期可仅有1系或2系细胞减少,贫血较重,以重度贫血(Hb30~60g/L)为主,可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不少患者MCV在正常上限,或呈大细胞性贫血,但MCV大多<110fl

    53
  •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症状表现

    再障临床表现主要为贫血、出血和感染。临床表现的轻重取决于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程度,也与骨髓衰竭和外周血细胞减少发生的急缓程度有关。出血是再障最常见的症状

    54
  •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率

    国际再障与粒细胞缺乏研究组报告1980~1984年间欧洲和以色列再障发病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再障的年发病率为2/106;1988年以后,以色列、瑞典和欧洲7个地区再障的发病

    55
  •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研究

    再障发病机制极为复杂,目前认为与以下几方面有关。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内在缺陷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再障骨髓中造血干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显著降低。同基因骨髓造

    56
  •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研究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指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或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骨髓无异常细胞浸润和网状纤维增多,临床

    57
  • 创伤性心源性溶血性贫血

    自1951年Hufnagel首次引入人工瓣膜治疗心脏瓣膜病以来,人工心脏瓣膜经历了笼球瓣、笼蝶瓣、侧倾蝶瓣和双叶瓣的发展,改善了人工瓣膜的衰竭和损坏。但各类人工瓣膜手术后,均可引

    58
  • 关于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是微小血管病变引起红细胞破碎而发生的溶血性贫血综合征。其特点是外周血中出现形状各异的破碎红细胞和球形细胞。这种贫血可发生于多种伴有微小血管病

    59
  • 病毒感染所致溶血性贫血(病毒性肝炎等)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溶血的发生率在国内回顾性分析中为0. 05%~2. 5%。1955年Wassesman首先发现病毒性肝炎并发溶血性贫血的病例。1970年Kattamis报告125例小儿病毒性肝炎有3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