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足,在我国古代医书中早有记载。宋朝诸瑞章《卫生宝鉴》一书中描述:“消渴病人足膝发恶疮,至死不救”。现代医学于1956年Oakley首先提出“糖尿病足”这一名称,1972年Catterall为糖尿病足下的定义为“已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和因缺血而失去活力,合并感染的足,称为糖尿病足”。在国际上一直沿用40余年。但通过临床观察,糖尿病坏疽并非限于足部。上肢及手、头面部、颈部、背部、臀骶部等均可发生溃疡或坏疽。虽然足部占多数,但糖尿病足这一名称还不能完全代表糖尿病溃疡或坏疽的临床诊断。根据大量临床资料于1981年提出糖尿病合并肢端坏疽这一名称。或糖尿病合并某部位坏疽比较确切,有待国际会议磋商。目前仍沿用糖尿病足或肢端坏疽这一名称。
1 |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模式现代化,以及社会人口老龄化,近些年来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WHO有关资料显示,1996年全球糖...... |
![]() |
2 | 糖尿病足、肢端坏疽(简称坏疽)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肢端缺血,手足麻木及溃烂为临床表现的疾病。主要原因是大、小、微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及机械性损伤合并感染所致。其病理生...... |
![]() |
3 | 一般特征糖尿病坏疽是由慢性、进行性损伤四肢大小微血管、神经、肌肉、肌腱、骨骼病变及各种损伤合并感染等多种致病因素所致。因此,它既有糖尿病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又有局部...... |
![]() |
4 | 血糖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或糖基化血红蛋白。 尿液检查:尿常规、尿糖定性及24小时定量、尿蛋白及酮体。 血常规检查:血象及血液流变学检查。 血生化检查:血脂、总胆固...... |
![]() |
5 | 节段性动脉压测定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踝部动脉压与同侧上臂肱动脉压之比值。一般正常人踝部动脉收缩压要比肱动脉收缩压稍高约10~20mmHg,因此正常人踝/臂指数比值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