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胃肠病
糖尿病胃肠病变发生率占糖尿病患者的50%左右,有报道其中胃部病变占10%左右,腹泻和便秘约占20%,因部分患者无临床表现,故临床就诊发病率比实际发病率低。 糖尿病并发胃肠道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清,可能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内分泌功能失调、胃肠微血管病变、高血糖及代谢紊乱、幽门螺杆菌易感等因素相关。临床上仅部分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部分功能性改变需要相关检查才能发现,常诊断食管运动障碍、糖尿病胃轻瘫、糖尿病性腹泻、糖尿病性便秘、大便失禁等,诊断前需行相关辅助检查排除消化道原发疾病。治疗上以对症治疗减轻症状为主,同时积极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控制和改善内脏神经病变。
1 | 在糖尿病患者的食管病变中,胃食管反流病是最常见的表现。其他的食管疾病则很少有相关性。病理生理:糖尿病患者食管压力测定可见蠕动波波幅降低,食管收缩速度减弱,但下食管括约肌...... |
![]() |
2 | Kassander于1958年首先提出“糖尿病性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这一概念描述糖尿病患者胃排空延迟和无张力,其确切发病率不清,估计见于20%~40%的糖尿病患者...... |
![]() |
3 | 一般认为糖尿病性腹泻是比较少见的。有人调查,在136例门诊糖尿病患者中有22%每年有2~3天腹泻。也有报告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合并慢性腹泻者达到16. 7%。病理生理糖尿病性腹泻...... |
![]() |
4 | 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患者有便秘者约占20%。病理生理:糖尿病便秘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常有大肠运动功能异常。据近几年的研究,在严重便秘的糖尿病患者,结...... |
![]() |
5 | 病理生理:糖尿病患者大便失禁的原因仍有争论。过去认为肛门括约肌功能还是正常的,只是肛门的感觉异常。近些年的研究认为大便失禁与肛门括约肌的压力有关,多数大便失禁的患者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