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案例书籍速查系统

[病例]6.4 跷跷板技术治疗前降支慢性闭塞病变

书名:《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2013——进展与病例分享》
作者:葛均波
参编:傅国胜,葛雷,陈明,陈纪言,陈良龙
页码:73-76
版本:1
出版时间:2013/11/1
栏目:《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2013——进展与病例分享》 » 6 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经典技术应用病例
内容:关注“天山医学”公众号翻阅更多

患者,男性,50岁。右冠脉应是罪犯血管,手术风险相对较小,而且有良好的RCA到LAD侧支循环,完成RCA介入治疗可降低前降支CTO治疗风险,并为逆向造影或逆向导丝技术创造条件,所以我们先完成右冠脉介入治疗后,准备前降支CTO治疗。多支病变的介入治疗应评估手术风险,该患者前降支属CTO病变,同侧造影闭塞节段远端未能显影,前降支PCI有赖于对侧造影。进入假腔后,留置Sion导丝,进入Fielder XT经微导管平行Sion导丝,双微导管、双导丝交替前行,直至Fielder XT导丝进入真腔,即为跷跷板导丝技术。当然术中很幸运,在不是那么远的部位即进入真腔,实现血运重建,这也是“跷跷板”技术的“威力”所在。

……
——《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2013——进展与病例分享》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