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牙症作为一种萌出后才表现的疾病,如果没有大面积的缺损,对牙齿功能影响不大,主要影响美观,特别是对着色严重或有中重度釉质缺损者,影响更为明显,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的口腔医务工作者对氟牙症的预防、治疗进行了大量研究,已把氟牙症列为公共卫生课题,以解决公众最关心的牙美观问题。

氟牙症严重程度的评价

(一)Dean指数(Dean index,DI)(表14-2)

表14-2 按Dean指数分类对不同程度氟牙症的治疗

按Dean指数分类对不同程度氟牙症的治疗

(二)Thylstrup-Fejerskov指数(TFI)

在Dean指数的基础上,Thylstrup和Fejerskov进行了改良和延伸,提出了Thylstrup-Fejerskov指数(表14-3)。

表14-3 按Thylstrup-Fejerskov指数对不同程度氟牙症的分类

按Thylstrup-Fejerskov指数对不同程度氟牙症的分类

此外,尚有牙面指数(tooth surface index)、氟牙症风险指数(fluorosis risk index)等不同的氟牙症评价系统。

治疗原则

轻度氟牙症症状不明显,过去多不予处理。但随着人们对牙美观要求的增高,对氟牙症的治疗观念也在发生改变。对无实质性缺损的氟牙症,前牙可采用脱色法(磨除加酸蚀法);后牙可不予处理;有实质性缺损的氟牙症,前牙适合用可见光复合树脂修复,重者可用贴牙面、罩冠修复;后牙氟牙症影响咀嚼功能者,可采取充填法或金属全冠修复。

治疗方法

一、脱色法或称漂白法

我国民间流传用酸漂白牙的方法,高氟地区流传用小石块磨去变色牙面的方法。国外,最早的漂白技术是1877年Chapel将草酸和低浓度的盐酸用于牙漂白;1884年Harlan首先将过氧化氢用于牙漂白。而过氧化氢被确立为最有效的漂白剂之后,促进漂白剂有效吸收的方法是用电流和紫外线加速漂白过程。1918年Abbot采用升高温度来加速漂白液的化学反应; 1980年报道采用较弱的漂白液但延长漂白剂在牙面的存留时间来强化漂白的方法,即将漂白剂放入套冠样的牙模中,患者夜晚佩戴,视病情轻重,持续3~6周,以达到较为满意的漂白效果,常用的漂白剂为10%的过氧化氢。1989年Haywood等首次报道了对活髓牙的夜间漂白技术,也称套冠样模型漂白或家庭漂白。这是对诊室内漂白技术的发展,患者对牙的治疗有了更多的主动权。这种指导患者在家中进行的漂白方法省时又方便。目前,长效的家庭式漂白由于其疗效的确定性和操作的简便性,已广泛应用于轻到中度的氟牙症治疗。

适用于矿化程度较高的患牙,即外观未见组织缺损、表面平整、有光泽、透明度较高者。此类患牙不论着色是浅黄色或深棕色,也不论着色范围的大小,着色都只在釉质的表层,用脱色法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除去着色后,釉质表层丧失的厚度为50~150μm,既不破坏牙的外形,也不影响釉质对深层组织的保护作用。

二、修复法

用修复材料将氟牙症患牙的唇面加以修复,遮住着色,修复釉质发育不全的缺损。适用于重度氟牙症,特别是釉质发育不全并伴有缺损者;牙面无光泽的患牙和经脱色无效的病例。一般多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也可用塑料贴面或烤瓷贴面以及烤瓷冠修复。

三、微量磨除法

牙面有白色或白垩色斑点,或不均匀分布的着色者,可使用微量磨除法。

氟牙症的治疗中,脱色法、微量磨除法、修复方法以及其他口腔医疗技术的联合使用,对许多患者都可以带来满意的效果。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3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