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准分子激光完成角膜切削

该技术应用飞秒激光完成个性化的角膜瓣制作,以减少角膜瓣制作时产生的像差,然后应用准分子激光在角膜上人为地建立一个球面像差,达到术眼的多焦点效应。球面像差检查的建立目前有多种方法,如:通过不同光区、设定不同深度的激光角膜切削,建立全眼的多焦状态;改变角膜非球面状态,建立全眼的球差;应用波前像差引导技术,直接建立全眼球差等。而现阶段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引入适度的负球差,在光路分解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近轴光线较远轴光线较早的聚焦,下图。

近轴光线较远轴光线更早聚焦的示意图

近轴光线较远轴光线更早聚焦的示意图

我们可以设定远轴光线成焦于视网膜上,有利于患者清楚地看清远处目标,而近轴光线成焦在视网膜之前,处在一种近视状态,当注视近距离目标时,患者即使不使用调节或较少使用调节,也可以看清。从而实现单眼既可视远又可视近的多焦点状态。

我们也可以将引入的球差设计为正球差形式,其结果与上述情况正好相反,远轴光线较近轴光线更早聚焦。这样的多焦点状态使近轴光线“负责”看远,而远轴光线“负责”看近,见下图。

远轴光线较近轴光线更早聚焦示意图

远轴光线较近轴光线更早聚焦示意图

上述两种方式最终均能实现单眼的多焦点状态,哪一种设计更好目前看法不一,但更多的学者认为负球差的设计更适合老视的矫正。由于在近距离视物时,因近反射的作用,人眼不仅产生调节、集合,同时发生瞳孔缩小现象,缩小的瞳孔正好可以遮蔽负球差状态中“负责”看远的远轴光线,而剩下有利于看清近距离目标的近轴光线,见下图。

近反射引发的瞳孔缩小遮蔽了“负责”看远的远轴光线

近反射引发的瞳孔缩小遮蔽了“负责”看远的远轴光线

然而赞同正球差的学者认为,瞳孔缩小更容易发生在户外强光照射时,而且户外人眼多用于看远,所以应该采用正球差。

无论哪一种设计均是建立在引入球差的基础之上,并依赖于瞳孔的变化。因此临床疗效不仅取决于引入球差的大小,同时患者瞳孔的直径、形态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瞳孔直径的变化也是影响这一类型手术疗效至关重要的因素。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应当注意的是,球差的建立是有一定限度的,较大的球差虽可以增加景深,实现更大的多焦效应,但同时也给术眼带来较多的视觉质量问题,因此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仅在非主视眼建立单眼球差的原则更为合理。为了实现临床效果的“最大化”,也可以与单眼视的方法相结合,即通过手术使患者的非主视眼处在一种轻度近视并有一定程度负球差,而主视眼保留正视无球差状态,进而达到既有效地控制双眼屈光参差及高阶像差的程度,又实现了最佳调节补偿作用的目的,有人称之为“优化的单眼视手术”。近年在角膜上“建立”多焦点的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将多焦点改变成一个“无级”变化的非球状态,实现术眼远、近视力双重兼顾,并保持较好中间视力的目的。

飞秒激光直接完成的老视矫正手术

近年应用于临床的一项新技术是采用飞秒激光技术直接完成老视的矫正INTRACORTM还有SUPRACOR,其主要特点是不需完成角膜瓣,不依赖于准分子激光。手术原理是依靠飞秒激光的光爆破技术在瞳孔中央3mm区的基质内切割5个同心圆柱体,使基质内部发生变化,通过眼压作用推动角膜由内向外略微向前突起,造成角膜中央变陡,周围不发生变化,达到术眼角膜非球面的变化,形成一定程度全眼负球差的目的,因其矫正老视的机制与先前介绍的激光老视手术相类同,不再赘述。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3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