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
1 | 答:自从1956年Grubb发现第一个人类免疫球蛋白G(IgG)的遗传标记Gm(a)、并证明它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以来,人们对免疫球蛋白(Ig)遗传标记的研究日趋深入。目前已识别的同种异型主要在Ig...... |
![]() |
2 | 答:同种异型(allotype)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Ig分子所具有的不同抗原特异性标志,为个体型标志。同种异型抗原表位广泛存在于IgC区,由同一基因座位的不同等位基因所编码,均为共显性...... |
![]() |
3 | 答:Ig属蛋白质大分子,对不同种系动物或同一种系不同个体也具有免疫原性。决定Ig抗原特异性的某些表位位于Ig恒定区,由此造成抗体恒定区的异质性。根据Ig恒定区免疫原性的不同,可...... |
![]() |
4 | 答:免疫球蛋白是结构复杂的大分子糖蛋白,具有免疫原性。将免疫球蛋白Ig作为免疫原,可在异种的动物、同种异体或自身体内诱导不同程度的免疫反应。不同Ig分子因氨基酸组成、排列...... |
![]() |
5 | 答: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即抗体,是血液和组织液中一类糖蛋白,由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是介导体液免疫重要的效应分子。19世纪后期,从von Behring等研究白...... |
![]() |
6 | 答:免疫球蛋白是人体血清和体液中具有抗菌活性的一类蛋白质,又称丙种球蛋白。具有抗菌、抗病毒和加强细胞吞噬作用,并能在补体的协同下,杀灭或溶解病原微生物。正常脑脊液中免疫...... |
![]() |
7 | 答:脑脊液的形成不是简单的血浆滤过,而是一个主动转运过程。在血液与脑脊液之间有一道屏障称为血-脑脊液屏障,其组织学基础是无孔的毛细血管壁的脉络丛细胞,其上有运输各种物质...... |
![]() |
8 | 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是一类重要的免疫效应分子,多数为丙种球蛋白。由两条相同的轻链和重链组成,由高等动物免疫系统淋巴细胞合成并分泌到淋巴和血液,经抗...... |
![]() |
9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血浆被广泛用于抢救出血性休克患者,作为扩容剂等治疗。以后发现血浆在不同温度、离子强度、pH及酒精浓度下可分离出很多制品。这是根据20世纪40年代Cohn...... |
![]() |
10 | 伴发于非浆细胞性疾病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称为继发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二、病因及发病机制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可见于多种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 |
![]() |
11 | 一、定义原因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曾被称为“原发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或“良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现已统称为“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 |
![]() |
12 | 在B淋巴细胞膜表面的免疫球蛋白是抗原受体。常用荧光色素标记的抗Ig血清来确定表面免疫球蛋白。B淋巴细胞膜表面首先出现的免疫球蛋白是IgM。分泌型IgM是五聚体,而mIgM只含有...... |
![]() |
13 | Ig分子在B细胞至浆细胞内合成是由细胞内编码Ig的基因控制。人类B细胞有3个Ig基因库,即重链(H)基因库及轻链kappa;、lambda;基因库。编码Ig多肽链的基因是由各个分隔开的DNA片...... |
![]() |
14 |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影响功能IgG是人类主要的Ig,占人体Ig总量的3/4。成人血清浓度为8~16g/L,占人体IgG总量45%,其余55%分布于血管外。总体浓度>1g/kg体重,IgG分子半寿期21天,是Ig中寿...... |
![]() |
15 | 免疫球蛋白不仅可变区种类繁多,而且,恒定区也有肽链结构和氨基酸组成的差异,单体、二聚体或多聚体的差异,链间连接形式及二硫键数目的差异等,从而可将Ig划分为各种类型。由于这些...... |
![]() |
16 | Ig由肽链组成,其单体包括两条重链及两条轻链,链间和链内由二硫键相连接。多肽链及二硫键重链约含446个氨基酸残基,其分子量(MW)约53kD(IgG)或75kD(IgM);轻链约含214个氨基酸残基,MW约22...... |
![]() |
17 | 本病又名乔布综合征(Job syndrome),其特点为异位性皮炎样损害,血清IgE增高,中性粒细胞趋化性障碍及反复发生化脓性感染。本病多为散发,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1966年Davis...... |
![]() |
18 | 高免疫球蛋白M综合征(hyper IgM syndrome)在20世纪60年代由Asselain和Rosen等首次报道。HIGM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主要表现为反复感染,血清IgG和IgA水平低下或测不出,而...... |
![]() |
19 | 多数起病于10~30岁,男女发病数相等。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鼻窦炎、支气管炎、中耳炎、肺炎。病原体为流感杆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皮肤表现...... |
![]() |
20 | 在20世纪70年代,免疫球蛋白(immuno globulin)肌内注射已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和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陷综合征。在20世纪80年代,此制剂经改良后可作静脉滴注,从此较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