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原位杂交
1 | 答:2013年版的 《血液病细胞-分子遗传学检测中国专家共识(2013年版)》中规定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结果描述规范: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核型分析的有力补充,其结果也必须遵循国际人类细...... |
![]() |
2 | 答:微量残留白血病(minimal residual leukemia,MRL)是指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或骨髓移植,达到临床和血液学的完全缓解,而体内残存微量白血病细胞的状态。估计此时仍有106 ~108 个白血...... |
![]() |
3 | 答:这是为了镜下计数的准确性而设定,根据标记荧光素的激发光与发射光波长,选择合适的荧光显微镜滤片。选择苯基吲哚(destination access point identifier, DAPI)检测滤镜,在10倍物...... |
![]() |
4 | 答: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标本的要求: 标本采集时间,初诊患者通常应在使用细胞毒性药物前或者停药1周后留取标本,因为细胞毒性药物(包括激素)可以影响血液病患者中期分裂象的数量或质...... |
![]() |
5 | 答: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用于主要包括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分层,识别移植后骨髓细胞来源以及监测疗效检测。① 染色体异位形成的融合基因检测是利用...... |
![]() |
6 | 答: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已被广泛用于遗传性疾病、肿瘤研究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监测。在临床应用中,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凭借其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已在产前诊断、实体瘤(乳腺癌、膀胱癌...... |
![]() |
7 | 答: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ultiplex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M-FISH)的原理是混合数种荧光色原,形成不同颜色的荧光探针,在一次杂交中使每一条染色体都涂上不同的颜色,可同...... |
![]() |
8 | 答:荧光原位杂交探针的大小可以从几Mb几百bp,探针的获得可通过克隆、酶扩增及化学方法合成,种探针的使用使得FISH技术成为一个多功能原位研究DNA和RNA结构和功能的方法。① 染...... |
![]() |
9 | 答:根据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探针的种类不同相应的用途也不同。分别是: 着丝粒探针,用于检测染色体数目异常如三体、单体等; 亚端粒探针,靠近端粒的200 000~300 000为染色体特异性DNA,...... |
![]() |
10 | 答: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有不足之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也不例外。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局限性表现在实验过程中对石蜡包埋或冰冻切片的难处理,样品自身产生的荧光,以及受探针来源的限制...... |
![]() |
11 | 答: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问世后,其多用于染色体异常的研究,近年来随着FISH所应用的探针种类的不断增多,使该技术不仅在细胞遗传学方面,而且还广泛应用于肿瘤学研究。原有的放射性同位...... |
![]() |
12 | 答: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性标记分子杂交技术,即以荧光标记的核酸探针与细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