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血液病患者的输血、置换输血等

    输血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已广泛用于内、外、小儿、妇产等临床各科,使不少患者转危为安,减少了死亡率,延长了生命或改善了各种疾病患者的病情等。输血治疗在血液病患者中占临床各科

    21
  • 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

    zawa等报道,从一例非甲至非庚型病毒原因不明的输血后肝炎病例血清中发现一种新型肝炎病毒命名为输血传播病毒(TTV),现证实它像HGV/GBV- C一样是一种遍及全球人群中广泛引起感染

    22
  • 输血传播性疾病:庚型肝炎(hepatitis G)

    近年来已确认有庚型肝炎存在,系由肝炎病毒G或GBV- C引起。它们是RNA病毒,属黄病毒家族。现认为有三种病毒:GBV- A、GBV- B、GBV- C。约占非甲、非乙、非丙、非丁、非戊性肝炎、

    23
  • 输血传播性疾病:戊型肝炎

    过去认为戊型肝炎与甲型肝炎一样是由粪-口途径传播的肝炎病毒,在输血中不构成危害。但近期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戊型肝炎病毒(HEV)在献血者中也有一定的感染率。美国及其他国家均有

    24
  • 输血传播性疾病:丁型肝炎

    本病由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发生,它是一种缺损RNA病毒,需要嗜肝DNA病毒(主要是乙型肝炎病毒)的辅助才能复制,因而本病的感染常与乙型肝炎病毒相联系。常发生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及

    25
  • 输血传播性疾病:乙型肝炎

    病原学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主要通过输血、密切接触、母婴和医源性途径传播。此病毒是1970年由Dane发现的。HBV在电子显微镜下呈42nm双层壳的颗粒。病毒颗粒有3种形

    26
  • 输血传播性疾病:型肝炎

    病原学1971年纽约血液中心Pince等首先提出输血后肝炎除甲型、乙型肝炎外,还有其他类型。以后Lancet编辑文章提出了非甲非乙型肝炎这个名称,因为当时只能用排除甲型、乙型肝炎

    27
  • 输血传播性疾病

    血液采自供血者,虽采用多种检测技术筛选,但仍不能完全免除输血传播疾病,且输血传播的疾病日渐增多。过去认为主要传播疟疾、乙型肝炎、梅毒等;近十余年发现丙型肝炎、艾滋病(获得

    28
  • 输血性血色病

    在一些慢性贫血患者,如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β地中海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等,由于贫血严重,骨髓造血功能不良或红细胞破坏过多,需反复多次输注红细胞才能维持生活。这

    29
  • 大量输血的反应

    大量输血是指24小时内输库存血量相当于患者的总血容量。这常用于大出血患者及时补充血容量;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进行换血治疗;施行心肺旁路手术;大面积创伤患者等。在一次连续输血

    30
  • 血循环负荷过重

    由于短时间内大量或快速输血,使血容量急剧增加,超过心脏和血循环负荷,引起急性充血性左心或右心心力衰竭。有的患者原有冠心病或心功能不全、心肌病、慢性贫血,即使输血量不很大

    31
  • 输血后紫癜

    后1周左右受血者的血小板特异抗体与供血者的血小板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同时使自身血小板受到破坏,致血小板明显减少,引起严重的全身性紫斑。这种输血反应大多是妇女,与以往

    32
  • 输血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

    与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是指血液中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输给有免疫缺陷(如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骨髓移植、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在联合化学治疗引起严重骨髓抑制等)患者

    33
  • 输血反应:细菌污染

    自1941年美国报道了由于输入细菌污染的血液而死亡的病例后,此类事件在国内外都不断有报道,特别是近年来还有增加趋势。Klein等根据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召开的血液成分微生物

    34
  • 输血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是输血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在输血或血液制品后几分钟至1~22小时内体温升高1℃以上,而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者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每输1U血约有0. 5%的发生反应率,特别是反复多

    35
  • 输血过敏反应

    输注全血、血浆或血液制品后可以发生轻重不等的过敏反应,特别是在输注血浆蛋白制品,轻者只出现荨麻疹,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其中以荨麻疹最为多见。过敏反应约占输血

    36
  • 输血反应

    输血治疗是现代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输血并非绝对安全,其本身具有一定的限制性与危险性。在美国,1976~1985年10年中输血相关的死亡病例达355例;国内有报告1960年每供应500

    37
  • 全血输注:制备、应证

    全血的制备全血是指血液经采集后,不做任何处理,即放入冰箱中保存。其中主要包含红细胞和血浆中蛋白成分。通常按单位供给,国际上一般以450ml为1U,我国则将200ml全血定为1U。为了

    38
  • 成分输血概论

    自1817年产科医生Blundell第一次用人血输给产妇大出血抢救成功,输血已成为临床的重要手段。目前临床应用的血液成分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血浆又可分离成各种凝血

    39
  • 成分输血

    输血医学(transfusion medicine)是研究血液及血液中各种成分,或用生物技术制成的血液制品输给患者,使其获得受益的一门多学科的医学。它的范围很广,包括从献血者血管到受血者血管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