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腺良性肿瘤
1 | WHO对囊腺瘤(cystadenoma)的定义是主要以多囊性生长为特征的罕见的唾液腺上皮性肿瘤,囊的内衬上皮常呈乳头状,少见情况下为黏液性,上皮成分呈腺瘤样增生。因此将囊腺瘤分为乳头状...... |
![]() |
2 | 虽然许多来自于唾液腺导管的肿瘤可出现乳头状结构,但局限在导管内的唾液腺导管原发性乳头状肿瘤即导管乳头状瘤(ductal papilloma)很少见。WHO分类中将导管乳头状瘤分为三种类...... |
![]() |
3 | 组织学上的所有方面均类似于皮脂淋巴腺瘤,只是无皮脂分化。Auclair等在1991年首先描述了一些命名为囊腺瘤的病例伴有显著的淋巴样成分,1994年他们在关于唾液腺肿瘤相关淋巴样...... |
![]() |
4 | 皮脂淋巴腺瘤(sebaceous lymphadenoma,SLA)。由Rawson和Horn在1950年首先描述,Mcgavran等于1960年命名,大多数发生在腮腺或腮腺周围淋巴结。该瘤是罕见的良性肿瘤,由不同大小和形...... |
![]() |
5 | 皮脂腺是毛囊皮脂单位的组成部分,在头颈部很丰富。Hamperl于1931年首先描述了11%~28%的正常腮腺、6%的正常下颌下腺有皮脂腺分化。以后不断有关于唾液腺中出现皮脂腺的描述。...... |
![]() |
6 | 管状腺瘤(canalicular adenoma)由排列成互相吻合的细条索的珠子样柱状上皮细胞构成,间质的特点是细胞少,血管丰富。1942年McFarland首先用管状瘤(canalicular tumor)的名词表示其...... |
![]() |
7 | 1897年,Schaffer描述了唾液腺、咽部、气管和食管中出现的嗜酸性颗粒状肿胀细胞。1931年德国病理学家Hamperl首先应用“嗜酸细胞”(oncocyte)一词(来自于希腊语onkoust...... |
![]() |
8 | 沃辛瘤(Warthin tumor)是唾液腺肿瘤中最具特色的,也是最容易诊断的肿瘤。沃辛瘤首先由Hildebrand在1895年用“颈部囊肿和瘘管”的名称描述,Albrecht和Arzt于1910年用...... |
![]() |
9 | 基底细胞腺瘤(basal cell adenoma,BCA)是由单形性基底样细胞构成的良性肿瘤,以基底细胞层样排列和基底膜物质为特点,无多形性腺瘤中的黏液软骨样间质成分。基底细胞腺瘤为较少见...... |
![]() |
10 | 2005年WHO关于唾液腺肿瘤的组织学分类中对肌上皮瘤(myoepithelioma)的定义是“肌上皮瘤是几乎全部由具有肌上皮分化特点的细胞构成的良性唾液腺肿瘤,肿瘤细胞可以呈梭形、...... |
![]() |
11 | 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又称混合瘤(mixed tumor),是最常见的唾液腺上皮性肿瘤。国内六所医学院校口腔病理23 010例唾液腺肿瘤中,多形性腺瘤为10 403例,占唾液腺上皮性肿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