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SU.TW
  2. 临床检验一问一答
  3. 临床输血检验900问
  4. 临床输血基本问答
  5. 围手术期输血
共16

围手术期输血

1

答:围手术期是指针对需要外科手术疾病的处理过程,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全段时间。现代外科手术技巧不断发展,仍不能避免手术创伤出血。在一定程度上,术中出血是手术成功与否的......

为什么要对围手术期输血实施控制?
2

答:将人体内血液采集到采血袋内所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全血,即包括血细胞和血浆的所有成分。全血是由液态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由于所有的保存液都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因此全血保存一......

为什么输全血不是治疗急性失血的理想方法?
3

答: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是反映血液凝固动态变化(包括纤维蛋白的形成速度、溶解状态和凝状的坚固性、弹力度)的指标,因此影响血栓弹力图的因素主要有:红细胞的聚集状......

为什么围手术期可以应用血栓弹力图等检测指标来指导大量输血?
4

答:大量输血后会发生以下情况:① 稀释性血小板减少或下降:血液采集后储存在4℃条件下,全血内的血小板几乎大部分失去活性。因此,大量输入库存血可能因稀释作用使患者血小板计数降......

为什么大量输血后反而会增加出血倾向?
5

答:术前评估和术前准备对围手术期血液保护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术前评估包括了解既往有无输血史及有无输血并发症,有无先天性或获得性血液疾病,有无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有无活动......

为什么要对手术患者做术前输血评估和准备?
6

答:自身储血的概念是选择符合条件的择期手术患者,于手术前若干日内,定期反复采血储存,然后在手术时或急需时输还患者。适合术前自身储血的患者主要是身体状况良好准备择期手术的......

为什么不是所有接受手术的患者都适合术前自体贮存自身血液?
7

答:抗栓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和抗溶栓药物,可用于防治血管内栓塞或血栓,预防心梗、脑梗或其他血栓性疾病。正常人由于有完整的凝血和抗凝及纤溶系统,所以血液在血管内......

为什么手术前要对手术患者停止使用抗栓药物?
8

答:在外科择期手术中,大部分患者的血容量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手术期间输血、输液重点在于调节性治疗,通常称为“液体治疗”。在创伤伤员急救时,大部分伤员因为创伤、失......

为什么手术中不能以输注悬浮红细胞替代血容量扩张剂?
9

答:虽然手术中红细胞的丢失使血氧载体减少,但是机体可通过一系列生理代偿机制改善氧合,因而有限度的血液稀释不仅没有危害反而有益:增加组织的氧合作用:①降低血液黏度:全血血液黏......

为什么手术中适当采用的血液稀释是有益的?
10

答:控制性降低血压是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期间,在保证重要脏器氧供情况下,利用药物和(或)麻醉技术使动脉血压降低并控制在一定水平,使手术野出血量随血压的降低而相应减少,以利于手术......

为什么术中控制性降低血压可减少对异体血液的依赖?
11

答:这是为了防止患者出现“输血低温反应”,输血低温反应主要是由于快速大量输入温度低于机体体温的血液成分引起的。大量输入冷血时可使体温降低3℃以上,出现明显的......

为什么手术过程中输血要对血液进行加温?
12

答:手术时患者需要输入大量与室温相同的液体或库存血,达到了“冷稀释作用”,成人静脉每输入1L环境温度下的液体或每输入1个单位的4℃血液,可降低平均体温0.25℃,输入的......

为什么术中接受输血的患者要注意体温保护?
13

答:血液回收机是用于处理各种手术创口失血的器械。在手术过程中,先用负压吸引装置将患者手术创口失血收集,然后利用血液回收机对血液进行过滤、清洗、分离,然后再回输给患者。自......

为什么尤其需要建议有输血风险的成人手术中使用血液回收机?
14

答:随着临床用血日益增加,手术过程中患者大量失血得不到利用,造成了血液资源的浪费。输异体血又可引起肝炎、梅毒、艾滋病等传染的危险。自体血液回收机的出现和使用,减少了异体......

为什么不是所有的手术都适合术中血液回收?
15

答:大量失血时除了输血以外,往往还要加用药物进行辅助治疗,这类药物通常是一些止血药物,主要有: 纤维蛋白原(Fg):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1.0g/L或血栓弹力图指示功能性纤维蛋白原不足时......

为什么大量失血时除了输血以外还要加用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16

答: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输血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往往被掩盖,不易观察和早期发现,并且还可能会被漏诊,应引起麻醉科医师的警惕。输血前应由两名医护人员严格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为什么手术过程中早期输血不良反应不易被发现?
缩/展 搜索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