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常位于血管的弯曲、分叉、狭窄部位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溪谷里。血液流体力学的研究,表明这些部位血流存在着一些特殊流态,致使局部产生切变应力的剧烈改变,细胞间碰撞频率、速度以及细胞与壁的相互作用明显增强,从而产生了有利于血栓形成的改变。

有两种特殊流态与血栓形成存在着关系。

一、涡流发生在动脉狭窄及静脉瓣膜区的后方。当原先是层流状态的血流遇到瓣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突出血管表面的障碍物时,在障碍物的前方及顶部,由于局部的通道变狭窄而导致该部位的切变应力急剧升高,但当血液流过顶部后,血流就进入到非狭窄血管内。因此,在障碍物后方非狭窄的血管内的一个空隙区就产生了一个局部的涡流,切变应力急剧下降。血小板进入涡流区就顺着涡流流向,旋转性地流向涡流中心。由于涡流中的血小板流动具有下列特点,因此易使血小板发生聚集和黏附:①切变应力低;②血小板浓度高于主流道;③滞流时间长;④逸出涡流的速度相当缓慢。上述特征则有助于增加血小板、血小板壁的碰撞频率,促进血小板黏附和聚集。

在静脉瓣后方发生的涡流区,靠近管壁附近尚可以发生2次涡流。有人认为该处可能是静脉血栓形成的最早部位。

二、驻点流系指垂直地朝着管壁某一点流动的流体,发生的部位在血管分叉或弯曲部位,出现驻点流的部位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部位十分一致。采用激光超显微镜观察驻点流流体的流动行迹,发现在该流体中的血小板向管壁输送时,在近壁部位形成一个喇叭状的流线,随后从流体中心沿管壁四周辐射。血小板的流动行迹呈一条曲线,流速越快,曲线的弯度就越大。沿着血管壁上的血小板呈辐射状分布,在这种轴投奔区的中心并无血小板沉着,沉着在管壁上的多个血小板以伪足相连构成轴投奔区中的索状排列物。驻点流区中所存在的这种特有的血小板与管壁间频繁的碰撞状态是导致该部位易发生血栓形成的基本条件。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2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