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卡他莫拉菌产酶耐药株自1976年被首次分离以来,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产酶耐药菌株,并呈不断上升趋势。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分离到的卡他莫拉菌中产酶耐药株约占40%,1980年上升到75%。Verduin等对近年来澳大利亚、欧洲以及美国的相关文献分析后发现,产酶耐药株比例已超过90%。此外,Walker等对1984—1994年间同一医院分离到的375株卡他莫拉菌进行了细菌耐药趋势研究。他们发现,10年间产酶耐药株比例已由30%上升至96%。此外,卡他莫拉菌除对青霉素普遍耐药,对甲氧苄啶(TMP)、万古霉素及克林霉素亦多为耐药。其他常用抗生素耐药株极为少见,虽然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卡他莫拉菌对克拉霉素、红霉素及四环素耐药,但耐药株所占比例极低(1.3%~1.8%)。多数细菌产β-内酰胺酶并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及阿莫西林耐药。β-内酰胺酶测定方法可采用常规的产色头孢菌素法。卡他莫拉菌主要产生BRO型β-内酰胺酶。其中BRO-1型酶约90%、BRO-2型酶约10%及产BRO-3型酶的菌株较为少见。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及他唑巴坦等可抑制该酶活性。卡他莫拉菌产酶耐药株与其他致病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共存时,耐药株不仅可保护自身不被杀灭,其产生的β-内酰胺酶还可使其他药物敏感细菌得以生存,进而间接发挥致病作用。因此,卡他莫拉菌无论是混合培养阳性,还是纯培养阳性均有临床意义。国内临床大多医院对该类细菌的检出率低。CLSI长期以来没有关于该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标准。因此目前国内没有该类菌株耐药性变迁的资料。2006年CLSI M45-A推荐对该类细菌的药敏试验的规范和抗菌药物的品种及判断标准,药敏试验的方法仅限于稀释法,并建议一般情况下不推荐常规药敏试验,但为了流行病学和管理长期住院或严重感染患者需要进行MIC法药敏试验。至2010年CLSI M45-A2对该菌的药敏试验品种增加到17种,并且其中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和磺胺甲噁唑-甲氧吡啶6种抗菌药可以采用纸片法和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0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