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滥用人群方面,传统毒品滥用群体主要为:青少年、边境居民、流动人口、性工作者、历经坎坷心灰意冷者,等等。

如上文所述,用聚类分析方法对云南新型合成毒品滥用群体中的169个例案按照性别、居住地、户口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类,进行对比综合分析,主要分为三类。一是陪客人服食新型合成毒品的女性群体。二是公司职员、个体户、长途运输司机、出租车司机、赌博者、边境农民、大学生(25岁左右)、初高中辍学学生、演艺圈人员等滥用新型合成毒品群体,其特征主要表现为有较为稳定的工作和固定的收入,笔者将其称为有薪者群体。三是无业者滥用新型合成毒品群体。从边界来说,三类新型合成毒品滥用群体的分类是十分明晰的;从数量来看,无业者最多,有87人,占51.48%;其次为有薪者群体,有58人,占34.32%;再就是“high”妹群体,有24人,占14.20%(见图5-11)。

新型合成毒品滥用群体分类

图5-11 新型合成毒品滥用群体分类

在滥用原因方面,综合李双其、刘长想、何志雄等诸多学者的成果与观点,传统毒品(主要是海洛因)滥用的主要原因表现为:一是好奇,好玩;二是冒险心理,同伴诱惑;三是欺骗上当;四是无聊;五是治病减肥;六是家庭影响,等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好奇(42)

国家禁毒委员会制作发行的《世纪之患》专题纪录片将新型合成毒品滥用原因归类为:(1)境外毒源的侵袭。(2)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压力过大,人们多方寻求解决烦恼的途径,来宣泄自己内心的郁闷,从而选择了吸食新型合成毒品的方式。(3)新型合成毒品的毒性虽然强烈,但其效果好,直接作用于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在几秒钟内就能产生飘飘欲仙、健谈、亢奋等症状,对于处在高度紧张、快节奏社会生活中的人们来说这样的效果显得格外重要,这也是造成新型合成毒品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4)新型合成毒品容易合成,且价格便宜。(5)认识的误区,吸食者认为滥用冰毒不成瘾,对身体危害不大;冰毒能使人兴奋,精力充沛;认为短期内能提高性能力等(43)

笔者也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新型合成毒品滥用原因除上述因素外,还受家庭因素、同辈因素、信念因素的影响。

三类新型合成毒品滥用者在家庭因素方面基本上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特征。笔者曾设计家庭和睦程度、家庭教育方式、家庭凝聚力等指标对新型合成毒品滥用群体的家庭健康程度进行研究,发现有薪者滥用群体家庭因素较为健康,表明该类群体滥用新型合成毒品受家庭影响不大。“high”妹滥用群体的家庭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在“父母伤我的感情”“家庭沟通”等指标方面对孩子的负面影响较大,这也是导致诸多女孩盲目离家出来打工,最终成为“high”妹的重要原因之一。无业者新型合成毒品滥用群体家庭健康状况最差,无业者在家里缺乏关心与照顾,总感觉自己能力差、水平低,认为自己是家里的包袱与累赘,因而心理压力大,不愿待在家里,宁愿在外面无目的地玩耍,极易交上居心不良的坏朋友,产生越轨行为等,而上述各因素又极易诱发其滥用新型合成毒品。

在同辈群体因素方面,笔者曾依据量表对三类新型合成毒品滥用群体滥用前交往最多的5位朋友(同辈群体)的越轨行为(主要包括偷盗、服用毒品、与父母打斗、同其他年轻人打斗、尝试过自杀、与人发生非婚性关系等)进行调查,发现无业人员同辈群体在很多行为方面越轨较为明显,偏常行为最为突出;“high”妹同辈群体在“与人发生非婚性关系”与“尝试过自杀”等方面有明显偏常行为;公司职员等同辈群体的越轨行为较少,在统计学意义上无明显偏常行为。

在信念因素方面,笔者曾围绕“个人信任”“金钱评价”“人生目的”“权力评价”等几个方面设计了诸多问题对新型合成毒品滥用群体的信念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发现,“high”妹滥用群体对“只要努力,每个人都会有前途的”的认同程度低,不相信机会的平等,不相信通过自己努力可以创造机会并改变命运。高度认同“人生就是痛苦、悲剧”,认为人生毫无意义,这也充分表明此类群体在人生意义、个人机会两个项目上认同社会上的消极亚文化、反文化,与主流文化冲突较大。无业者滥用新型合成毒品群体在价值取向、人生目的、人生意义、金钱评价等方面,都较高程度地认同社会上的消极亚文化、反文化,其个人信念在总体上处于一种很不健康的状态,偏常行为较为突出。其中,尤其是在价值取向、人生意义上几乎是与主流文化完全相对立的,与社会的发展极不协调。有薪者滥用群体信念与主流文化、主流信念、主流价值等基本一致,其信念因素较为健康。

综上所述,无业者群体滥用新型合成毒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都很大,其家庭健康程度、同辈群体行为、信念因素等都处于一种不健康的状态;“high”妹群体滥用新型合成毒品与家庭因素、同辈因素有一定关系,但受信念因素的影响最大。而滥用新型合成毒品有薪者群体家庭因素、同辈群体因素、信念因素均比较正常。后经个案访谈发现,此类群体滥用的毒品多为冰毒,其主要原因是认为滥用冰毒不成瘾,对身体危害不大(如大学生、白领、个体户等);冰毒能使人兴奋,精力充沛(如长途运输司机、边境农民、赌博者等);工作压力大等(白领等)。

从上可知,不同的毒品,其滥用原因、滥用人群是不同的,而以往的毒品预防宣传对象过于笼统,内容不够深入,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毒品预防成效,必须树立不同毒品滥用原因、滥用人群分类预防的理念。下面就阐述一些毒品滥用原因、滥用人群分类预防的体会与思考。

首先,针对“high”妹群体开展新型合成毒品预防教育,要注意其朋辈群体的影响,“high”妹群体5位朋友的相关行为偏常较为明显。除“与父母打斗”(因为此值为1.01,几乎等于1,即表示在此项目上朋友都没有偏常行为,可以不做分析)外,总体上都高于正常行为平均值1,其中,“抽烟”的平均值为2.02,偏向于偶尔;“喝酒”的平均值为4.18,偏向于经常;“服用毒品”的平均值为1.29,介于从不与偶尔之间,偏向于从不;“同年轻人打斗”的平均值为1.61,偏向于偶尔;“谈论自杀”的平均值为1.61,偏向于偶尔;“尝试过自杀”的平均值为1.40,偏向于从不;“偷盗”的平均值为1.19,介于从不与偶尔之间,偏向于从不;“发生非婚性关系”的平均值为1.67,介于从不与偶尔之间,偏向于偶尔。可见此群体的朋友在“喝酒”行为上,偏常最多;在“吸烟”“打架”“谈论自杀”“发生非婚性关系”等行为上也偏常较为明显,对“high”妹群体滥用新型合成毒品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对“high”妹群体开展新型合成毒品预防教育,要注意朋辈群体对其的影响,教育其交朋处友要慎重,避免受不良影响。同时要教育其想法改变现状,创造一个较好的工作环境与朋友圈子,以彻底摆脱不良朋友、同辈的影响。

其次,要认真分析“high”妹滥用群体信念不健康的主要原因,此类群体主要是在“个人机会”“人生意义”两个项目上与主流文化冲突较大,而对“人生毫无意义,人生就是痛苦、悲剧”的认同程度较高。究其原因,其一是此类群体多为农村女性弱势群体,由于教育、就业等机会缺失、发展十分困难。其二是此类群体大都来自较为偏僻、生产发展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适应城市社会的能力差,很难找到如意的工作。其三是此类群体长期处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工作场所中,那种极度铺张奢靡的生活与先前农村的那种贫困形成巨大的反差。其四是要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措施帮助此类群体如何正确看待社会,培养健康的人生信念。其五是加强生命教育与性教育,培养此类群体正确看待挫折,正确对待自己的生命,正确对待个人的性行为。其六就是加强滥用冰毒危害教育,其教育重点是讲述滥用冰毒对女性性与生育能力带来的严重后果。

无业者群体的家庭在“家人互相帮助”“觉得容易与父母讨论”“父母知道我经常干什么”“父母经常给我好的建议”“即使不同意,我也服从父母”共5个变量上,平均值皆为2.5以上,均属正常状态。但在“我父母伤我的感情”变量上平均值很低,为1.23,偏向于不健康家庭;“我父母读书”“我父母酗酒”“我父母打牌搓麻将”变量平均值都较低,偏向于较不健康家庭。说明此类群体在家庭的凝聚力、父母与子女的沟通能力、父母对子女的关心了解程度、对父母水平的认可程度、家庭的服从程度等方面处于非正常水平。但此类滥用者群体家庭父母的教育方式极不妥当,经常伤害子女的感情。父母的不良行为也较为明显。因此对此类群体开展家庭新型合成毒品预防教育时,首先要改善父母的教育方式,避免父母教育子女时伤害其感情。其次要纠正父母日常不健康行为,培养父母健康的爱好兴趣。

再分析无业人员新型合成毒品滥用群体5位朋友的相关行为,总体上都高于平均值1,其中“抽烟”的平均值为3.33,“喝酒”的平均值为3.52,“服用毒品”的平均值为1.78,“同年轻人打斗”的平均值为2.90,“同父母打斗”的平均值为1.57,“谈论自杀”的平均值为1.94,“尝试过自杀”的平均值为1.57,“偷盗”的平均值为3.26,“发生非婚性关系”的平均值为1.41。可见无业人员新型合成毒品滥用群体的朋友在上述各种行为上都有偏常。较之前两类,无业人员滥用新型合成毒品者的朋友群体在“抽烟”“喝酒”两类行为上没有多大区别;但反差比较大、偏常表现较为突出的是“服用毒品”“偷盗”“尝试过自杀”“打斗”等行为。因此在对此类群体进行新型合成毒品预防教育时尤其要注意朋辈群体的影响,要宣传健康的教育方式与交友技巧,要培养健康的兴趣与爱好。

在“个人信念”方面,无业者滥用新型合成毒品群体在“金钱评价”“价值取向”“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等信念上都处于一种较不健康状态中,这一类群体的信念在总体上与主流信念存在着诸多差别,偏常行为较为突出。尤其在价值取向与人生意义上几乎是与主流信念完全对立的,与社会的主流信念极不协调。因此,对此类群体也要注重从个人信念上对其进行新型合成毒品预防教育,注重对其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教育,帮助其树立起良好的人生理想与目的。

综述之,无业者滥用新型合成毒品受家庭因素、朋辈因素、个人信念因素影响较大,新型合成毒品预防就应该进入家庭、注意其朋辈群体与个人信念因素:一是组织家长进行毒品预防教育培训,帮助家长确立正确的教育方式,培养其与子女交流沟通的技巧等。二是在家庭教育中,逐步纠正或改变其日常偏常行为,避免越轨行为的发生。三是帮助无业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训其谋生的技能,培养其承受挫折的能力等。四是改变其社会交往结构,培养起健康的交往方式,多交良友、益友。

有薪者群体包括公司职员、个体户、长途运输司机、赌博者、边境农民、大学生(25岁左右)、演艺圈人士等多类人群,因而预防要体现针对性和实效性。

就25岁左右大学生滥用冰毒现象而言,其滥用原因是因为找工作或已找到工作,有消费能力,且认为滥用冰毒没有危害。为此,首先要针对滥用新型合成毒品群体中大学刚毕业的学生滥用现象突出的特点,在大学校园中开展新型合成毒品预防教育。大学生毕业时因受自身心理特点、对社会的适应程度、学生身份向职业身份角色的转变及对新型合成毒品缺乏认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极易产生滥用新型合成毒品现象,文本中的相关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但考虑到时间成本及人力、物力的投入及滥用者多为毕业生这一特点,建议预防教育放在毕业前一学期,开展一次滥用冰毒危害的讲座,内容以宣传新型合成毒品的危害和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职业等为主。

从出租车司机、长途运输司机与个体户滥用冰毒情况来看,就应该依托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与工商管理部门在开展各种行业培训、管理的过程中,开展毒品预防讲座,着重讲滥用冰毒的危害及“毒驾”的危害。如以长途汽车司机作为重点对象开展预防教育:此次调查的169名新型合成毒品滥用者,职业群体主要为无业、个体、公司职员、汽车司机等。其中长途汽车司机为10人,所占有效百分比为5.4%。可见在云南,驾驶员服食新型合成毒品现象有一定的典型性。为此建议交通、运管等相关部门针对这一群体,开展新型合成毒品预防教育,教育内容以滥用冰毒对大脑与人的行为产生不可逆的损伤,从而极易导致恶性交通事故,严重影响公共安全等相关内容为主。

对于公司职员、边境农民、赌博者、演艺圈人士滥用新型合成毒品问题及边境居民、流动人口、性工作者等滥用传统毒品问题,就应该依托“六进”(44)活动,深入到上述各类人群比较集中的单位、农村、工地、商场、娱乐场所等地方开展毒品预防教育,重点宣传不同类型毒品滥用的原因及危害。

再就是针对吸食传统毒品者开展新型合成毒品预防教育。在笔者的调查中,“吸食新型合成毒品后是否还吸食传统毒品”这一选项共获得有效样本134个,属于混吸的有81人,有效百分比为60.4%。其中,吸食传统毒品后又服食新型合成毒品的人数为80人。可见,传统毒品滥用群体向新型合成毒品滥用转换的人数不少。因此,有必要在戒毒所等传统毒品吸食者较为集中的地方开展新型合成毒品预防教育。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传统毒品,还是新型合成毒品,青少年滥用问题都较为突出,尤其是14至18周岁之间(在学校为初一至高二阶段)的青少年人群滥用毒品现象更为严重,应引起我们高度关注。其滥用毒品原因是此阶段的青少年在身体上发育成熟,类似成年人体格,从而在心理上极想向周围人证明自己是大人,体现自己的独立性;在行动上很想摆脱家庭、学校的束缚,以证明自己有主见,以展现自己的思考与能力。因此,针对家长、学校日常管理,其逆反心理特别强烈,加之诸多家长、教师认识不到位,沟通交流方式欠妥当,导致此阶段的青少年大多数不愿意和家长及学校老师进行沟通,而是寻找同伴群体进行交流与互动,崇尚个人英雄主义,极易受亚文化甚至是反文化的侵蚀,从而滥用毒品。为此,笔者特将此现象界定为“小成年人”现象或“假成年人”现象。对于此部分人群,在毒品预防宣传时就要告知老师、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正确的沟通与交流方式:一是角色转换,强调平等,多以同辈群体身份进行沟通。二是在其个人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强调共同决策,充分吸纳、尊重、发掘其合理性建议,肯定其身心成长过程中“成熟”的一面。三是高度注意其日常行为与心态情绪的变化,重视其生活中的偶发偏常行为,防止越轨现象的发生。四是关注其交往密切的朋友,了解这些朋友的家庭教育、兴趣爱好等基本情况,防止同伴群体的不良影响。五是根据其兴趣爱好,多鼓励、引导其组织或参加同伴群体间开展的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以培养、展现其能力,激发成就感。

因此,只有针对不同毒品滥用原因、滥用人群进行分类预防,才能提高新型合成毒品预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推动新型合成毒品预防的纵深发展。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2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