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关于禁毒戒毒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吸食、注射毒品是违法行为,吸毒者是违法者。这些规定实际上将吸毒者分成了“显性吸毒者”和“隐性吸毒者”两类,前者主要包括已经“暴露”的并在公安部门“登记”的在册者,而后者则为“尚未暴露”的且未在公安部门“登记”的吸毒者。截至2014年3月底,全国累计登记吸毒人员254. 2万名,其中134. 1万名滥用海洛因,占登记总人数的54. 0%; 113. 5万名滥用合成毒品,占全国吸毒人员总数的44. 6%。据《国家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报告( 2012年)》显示,我国目前吸毒成瘾人群的特点为:

  1. 男性占88. 3%,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3. 3%,无业人员占66. 7%;
  2. 海洛因与“冰毒”是主要滥用物质,“冰毒”成瘾者有增长趋势;
  3. 新型合成毒品成瘾者已成为新发生吸毒成瘾人群的主体,所占比例从28. 8%上升到76. 4%;
  4. 25岁及以下青少年是预防吸毒成瘾重点人群;
  5. 海洛因与新型合成毒品成瘾人群的交叉、混合滥用问题突出。

表明我国药物滥用形势依然严峻,新型合成毒品流行情况有增长趋势,有效防治新型合成毒品成瘾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就管控和危害而言,“显性吸毒者”基本上已经被纳入管控系统,危害相对有限,而“隐性吸毒者”则大多游离于管控系统之外,其危害严重而广泛。就数量而言,“显性吸毒者”远远低于“隐性吸毒者”,估计仅为“隐性吸毒者”的1/10~1/5,按此估算截至2013年底我国至少有“隐性”吸毒者600万以上。就暴露时间(第一次使用毒品到第一次接受治疗)而言,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海洛因成瘾平均暴露时间为12. 3年,苯丙胺类兴奋剂成瘾平均为11. 9年,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系统的研究。可见,目前我国还存在有一个数量规模巨大的、危害广泛且程度严重的、危害(暴露)时间较长的和不容忽视的吸毒成瘾者“隐性”群体。

吸毒成瘾“隐性”人群主要包括海洛因成瘾人群和合成毒品成瘾人群,这种“隐匿”的、法律尚不能“接触”到的药物滥用行为,对用药者自己及其家庭,对他人及社会的危害范围和程度都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首先,毒品对用药者的直接伤害可导致过量死亡,导致各种精神障碍,导致残疾、劳动力丧失和过早死亡;其次,毒品的间接伤害可使用药者家庭破裂和丧失幸福感,使社会公共安全负担和社会资源负担明显加大。其三,是与毒品使用行为密切相关的疾病的传播,如艾滋病、肝炎和性传播疾病等,这些公共卫生问题将大大加重社会的公共卫生负担。这些危害及所造成的社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和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我们不应该忽视这个群体的存在,不应该忽视这个群体所带来的危害,更不应该忽视对这个群体的干预和帮助。我们应该将其纳入降低危害的策略,改变防治理念,制定相应的政策,设计和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和能切实解决问题的活动,降低其危害性。

事实上,云南省药物滥用防治研究所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和一定的效果。如整合医疗资源,发挥专业特长,开设吸毒成瘾专科治疗门诊。医疗戒毒有别于强制隔离戒毒,其治疗对象主要包括大量的处于药物成瘾前、成瘾早期和隐性成瘾患者,特别是滥用合成毒品的患者。该群体除吸毒成瘾问题外,大多数人还同时伴有躯体疾病(如艾滋病、肝炎、性病等)和精神障碍(如抑郁、焦虑、睡眠障碍、心境障碍等)。在条件适合的医疗机构内设立药物成瘾治疗门诊是一种有效的资源共享,既可以弥补现有医疗戒毒模式单一、治疗对象局限和治疗覆盖面狭窄等不足,又可以充分共享其他医疗资源,真正做到科学、系统、综合和长期治疗。门诊可设在国立和私立的精神病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社区医疗服务点等,最好按毒品种类不同分设专科门诊,如合成毒品成瘾治疗专科门诊、阿片类物质成瘾治疗专科门诊等。阿片类物质成瘾治疗门诊可引入赛宝松(丁丙诺啡/纳洛酮)维持治疗和纳曲酮维持治疗等方法,以弥补美沙酮维持治疗仅针对显性成瘾者的不足。云南省药物滥用防治研究所开设的以医疗模式为特点的专科治疗门诊和经验主要有:

一、阿片类物质成瘾治疗门诊

从1996年开始,研究所便开始探索针对阿片类物质成瘾患者的治疗门诊,治疗对象中大多数为隐性海洛因成瘾者,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商人、公司白领等。目前,仍有一些隐性成瘾患者在门诊接受治疗。实践证明,这种治疗模式扩大了治疗干预的人群,可通过治疗改变患者的行为,是切实可行的。

二、合成毒品(新型毒品)成瘾治疗门诊

2009年,研究所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与一家民营综合医院合作开设一个合成毒品成瘾治疗门诊,进行合成毒品(新型毒品)成瘾治疗干预和流行病学研究。研究发现,合成毒品成瘾问题十分严重,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通过患者间相互介绍的方式,找到了303名合成毒品成瘾患者,几乎包括所有的职业,其中有30%现场尿检(冰毒)阳性,60%符合成瘾的诊断标准,约10%的患者出现精神症状,可见其治疗需求是大量存在的。调查显示,合成毒品成瘾人群具有下列特征:①年龄年轻,20 ~30岁者约占80%左右,中位年龄为25岁,正处于性活跃年龄段;②存在严重错误认知,有70%以上者认为合成毒品对身体的损伤比海洛因轻,且不会成瘾;③存在高危性行为,安全套平均使用率较低,只有36. 4%,每次性行为使用者仅为17. 9%;④HIV感染率高于正常人群,高达33%;⑤多药滥用问题严重。该研究对合成毒品使用者及HIV阳性患者进行了心理行为干预和药物治疗方面的探索,如ASSIST量表筛查及简要干预、心理干预(个别心理干预和团体心理干预)、药物对症治疗、个案管理和艾滋病转介治疗等。目前已初步建立针对隐性合成毒品使用者的门诊干预治疗模式,将合成毒品使用者纳入社区吸毒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实践证明,合成毒品的门诊干预治疗模式是一个可让隐性吸毒成瘾者寻求治疗、支持和帮助的平台,同时可通过治疗改变患者的高危性行为,降低艾滋病在该人群中的传播。

总之,将隐性吸毒成瘾人群作为降低危害策略的对象,针对其特点制定相关政策,设计可行的实施方案,开展相关的活动等,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我们应该勇于面对、深入研究和探索,真正做到干预有对象,工作有方法,最大限度地达到降低危害的目的。(张锐敏)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7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