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种毒品的关系与罂粟、鸦片、吗啡、海洛因四者的关系有点类似,但又不完全相同。阿拉伯茶来源于卡塔叶,为卫矛科巧茶属植物,又名也门茶、埃塞俄比亚茶、布什曼,或译作恰特草( chat),分布在非洲、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以及中国的海南、广西等地。卡塔叶的原产地为埃塞俄比亚,早在13世纪当地人以咀嚼卡塔的嫩芽和叶子来抵抗饥饿和疲劳,后来嚼卡塔叶的习惯传到许多非洲和中东国家,不少学生和司机嚼食卡塔叶来提神醒脑,而农民和劳动者则嚼食卡塔叶来减轻疲劳。卡塔叶是一种传统的社交用药,现在的也门人仍然把家中最好的房间辟为卡塔叶室,在那儿和亲朋好友嚼着卡塔叶,闲话家常、谈天说地。咀嚼卡塔叶可使人感到思维清晰,精力充沛,觉得世间上没有办不到的事。
卡塔叶中主要的精神活性成分是卡西酮、去甲伪麻黄碱和去甲麻黄碱,卡西酮化学结构、药理学作用与苯丙胺类似,卡西酮和去甲伪麻黄碱可增加体内多巴胺、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故又被称为“天然苯丙胺”。卡塔叶使用者一般喜欢使用新鲜的卡塔叶,100g新鲜卡塔叶中一般约含30~200mg卡西酮。经咀嚼后卡塔叶中的大部分生物碱被吸收,仅残余9. 1%±4. 2%,其中卡西酮的吸收率为59%±21%,其血药水平在1. 5~3. 5小时内达到最大;去甲伪麻黄碱的吸收率则达到84%±6%,其最大血药浓度出现在2. 6小时。使用卡塔叶短时间后,使用者自述产生兴奋感、中度欣快感、多话、自信心增强。上述急性效应消失后,使用者或出现精疲力尽感、失眠、麻木、抑郁等。
卡塔鲜叶中卡西酮不稳定,采摘后72小时内就会分解成去甲伪麻黄碱( cathine)和苯丙醇胺( norephedrine),其结构类似于苯丙胺和肾上腺素,这也是卡塔叶不能成为全球性毒品的一个主要原因。当前在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地区超过2000万人每日咀嚼新鲜卡塔叶。在也门据估计90%以上的成年男性和超过50%的女性每天咀嚼卡塔叶3~4小时,卡塔叶使用者主要是咀嚼卡塔的嫩叶或嫩芽,大部分使用者每日至少嚼1捆( 200~250g),34%每次嚼2捆。
使用卡塔叶可能导致一系列躯体疾病,包括口干、黏膜疾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十二指肠溃疡、性功能障碍、肝细胞损伤等;如果孕妇咀嚼使用卡塔叶可能导致其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嚼卡塔叶和吸烟可能是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病因,长期使用卡塔叶可能增加使用者发生精神疾患的风险,使用卡塔叶也是埃塞俄比亚交通事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安娜穆瓦西说:“有高血压的人,应该停止使用卡塔叶。”
目前,国际社会对卡塔叶的管制存在争议,反对将卡塔叶禁止的原因包括:在部分国家卡塔叶是重要的农作物,使用者将咀嚼卡塔叶视为一种文化,另外也有宗教的原因。在我国,卡塔叶及其活性成分卡西酮被列为第一类精神药品进行管制,其另一种活性成分去甲伪麻黄碱被列为第二类精神药品管制。
卡西酮甲基化后合成甲卡西酮,在我国陕西一带被称为土冰,土冰也可以由易制毒化学品苯基-1-丙酮为原料合成,其作用与甲基苯丙胺(冰毒)类似。浴盐又叫4-甲基甲卡西酮,可来源于卡西酮,可以全合成,浴盐又被称为“喵喵”,“Meph”,MM-Cat,Plant Food,“4-MMC”,“MCAT”,“Drone”,“Meow”和“Bubbles”,“white magic”。喵喵这个词源于m-Cat,4-methylmethcathinone的缩写,是一种介于可卡因和摇头丸之间的新毒品,有粉剂与丸剂两种剂型,为白色粉末,因其外观与“浴盐”很像,故又称为“浴盐”,可管吸,亦可鼻吸。下面主要介绍浴盐。
来源
浴盐是一种基于卡西酮的人工合成物,一种二维结构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4-甲基甲卡西酮与从植物卡塔中提取的卡西酮( cathinone)结构类似,仅苯环对位和N端分别多一甲基,可抑制神经元重吸收单胺类神经递质,激活脑内奖赏通路,产生兴奋,进而导致依赖。作用类似摇头丸,主要被用来生产植物肥料。4-甲基甲卡西酮的合成较简单,可由甲麻黄碱( 4-methylephedrine)氧化获得,或对甲基苯丙酮溴化后与甲胺反应得到,在普通实验室均可合成。1929年,Sanchez提出合成4-甲基甲卡西酮的方法,但此后一直未获广泛关注。近年发现卡西酮有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可通过诱导中枢DA神经元释放DA,激活脑内奖赏通路,从而产生依赖性。4-甲基甲卡西酮被推测具有类似的兴奋作用,2007年由以色列Neorganics公司大规模生产。
滥用现状及历史
2007年5月,法国警方将一片药物当作“摇头丸”送去检验分析后,首次发现4-甲基甲卡西酮。有研究认为它的出现可能与欧洲地下市场传统兴奋性药物(亚甲二氧甲基苯丙胺和可卡因)的纯度下降有关。传统的兴奋剂成瘾者可能因追求更强烈的欣快感,转而使用更廉价、更有效、纯度更高的4-甲基甲卡西酮。据英国2010年的一项网上调查,在2295名被调查者中有41. 7%的被调查者称曾使用过4-甲基甲卡西酮,有近34%的被调查者称在最近一个月使用过该药物。苏格兰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全部1006名受访者中有205名( 20. 3%)曾经使用过4-甲基甲卡西酮,其中92%的使用者产生了4-甲基甲卡西酮依赖症状。4-甲基甲卡西酮已成为继大麻、亚甲二氧甲基苯丙胺和可卡因之后欧洲第四大滥用药物。考虑到4-甲基甲卡西酮出现的时间远较其他药物短,4-甲基甲卡西酮的潜在普及率可能更高。
与传统依赖性药物不同,方便的网上交易和迅捷的网络信息传播在4-甲基甲卡西酮的快速流行中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2009年3月还仅有不超过10家网络商店销售4-甲基甲卡西酮,到2009年6月,随着4-甲基甲卡西酮被传统物质成瘾者接受,销售4-甲基甲卡西酮的网络商店迅速增加到数十家,并且每周都有新的网络商店出现,到了2010年3月,仅英国就至少有77家网络商店销售4-甲基甲卡西酮。网络广告宣称4-甲基甲卡西酮是“研究性化合物( research chemical)”,虽然广告为规避可能的政府管制而提示该药物“不适合人类食用”,但有意忽略4-甲基甲卡西酮具有依赖性。由于网络信息的误导,许多被调查者并不认为4-甲基甲卡西酮有害,因为它“看上去是合法的”。同时,欧洲发达的物流系统也有助4-甲基甲卡西酮的流行。许多网络商店同时提供送货业务,英国一家网络商店宣称可在90分钟内将4-甲基甲卡西酮送到伦敦任何一个购买者手中,这使成瘾者获得4-甲基甲卡西酮更加容易。此外,媒体对4-甲基甲卡西酮流行中同时发挥了正反两方面作用。一方面,许多科学家在媒体上发表了对销售4-甲基甲卡西酮的反对意见;另一方面,有部分“专家”公开支持4-甲基甲卡西酮交易,甚至宣称4-甲基甲卡西酮的网络销售方式代表了未来药物交易的方向,对其流行起到不良影响。
年轻人是使用4-甲基甲卡西酮的主要人群。年轻人缺少使用依赖性药物的经验,喜欢尝试新的药物,他们常将4-甲基甲卡西酮与其他依赖性药物联合使用,极易引起急性中毒甚至死亡。一名19岁青年男子就因混合使用4-甲基甲卡西酮、酒精、亚甲二氧甲基苯丙胺、三氟甲基哌嗪( 3-trifluoromethylphenylpiperazine)而导致死亡。在另一起死亡案例中,死者的血液中除检出4-甲基甲卡西酮外,还同时检出美沙酮、地西泮、去甲西泮、奥氮平和氯丙嗪。2010年6月英国一项针对曾经的4-甲基甲卡西酮使用者的网上调查表明,4-甲基甲卡西酮列入管制药品名录之后,仍有65%的被调查者使用4-甲基甲卡西酮,这一调查还显示被调查者获得4-甲基甲卡西酮的渠道已从原来的网络商店转为街头交易,4-甲基甲卡西酮的价格也相应提高1倍。此外,研究者还发现欧洲市场出现了其他的有精神活性的策划药,试图为成瘾者提供合法的替代品,Naphydrone ( naphthylpyrovalerone,O-2482)就是其中一种,它可通过抑制DA转运体、5-HT转运体以及去甲肾上腺素( NE)转运体为成瘾者提供类似苯丙胺类药物的欣快感。
药理、毒理及滥用后果
动物实验表明,4-甲基甲卡西酮与其他卡西酮衍生物如甲卡西酮、亚甲二氧甲卡西酮( methylone,3,4-methylenedioxy-N-methylcathinone,bk-MDMA)相似,可抑制神经元重吸收单胺类神经递质。皮下注射3mg/kg 4-甲基甲卡西酮40分钟后,大鼠脑内细胞外DA水平达到峰值(正常组5. 0倍),半衰期为25分钟;而5-羟色胺( 5-HT)水平在注射20分钟达到峰值(正常组9. 4倍),半衰期为26分钟。3mg/kg亚甲二氧甲基苯丙胺使大鼠脑内细胞外DA (正常组2. 4倍)和5-HT (正常组9. 1倍)浓度达到峰值的时间均为40分钟,半衰期分别为303分钟和48分钟。这一结果提示4-甲基甲卡西酮提高脑内DA的能力较亚甲二氧甲基苯丙胺更强,更易激活脑内奖赏通路,产生兴奋作用。这一结果也符合4-甲基甲卡西酮使用者的自我报告:他们声称获得了与亚甲二氧甲基苯丙胺类似的欣快感,4-甲基甲卡西酮起效更迅速,口服后10~20分钟起效,在45~60分钟达到顶点,使用60~120分钟后欣快感消退。用药后,使用者对4-甲基甲卡西酮的渴望也较亚甲二氧甲基苯丙胺更强。此外,4-甲基甲卡西酮据称能增强社交能力。
长期使用4-甲基甲卡西酮可产生广泛的不良反应:心血管系统主要表现为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呼吸困难;胃肠道系统主要表现为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以及类似早期帕金森症的震颤、颈肩僵硬和动作灵敏度下降;精神症状表现为烦躁、易怒、攻击性、短期记忆受损,严重时出现妄想。有病例报告显示4-甲基甲卡西酮可能引起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导致急性低钠血症和神经系统的病变。过量使用4-甲基甲卡西酮可引起心肌炎,导致猝死。2008年10月瑞士一名18岁少女被发现过量使用4-甲基甲卡西酮引起猝死,尸检报告称死者体内只发现4-甲基甲卡西酮而无其他药物。至2010年10月,欧洲已出现60起因使用4-甲基甲卡西酮导致的死亡。
4-甲基甲卡西酮的化学结构有β-酮基,与苯丙胺类物质相比亲水性较强,通过血-脑屏障的能力较弱。4-甲基甲卡西酮可通过酮基还原或脱氨基反应在体内产生相应的代谢产物。Meyer等在大鼠尿液中发现了5种4-甲基甲卡西酮代谢产物,分别为去甲4-甲基甲卡西酮( nor mephedrone),顺/反去甲二氢4-甲基甲卡西酮( R/S nor-dihydro mephedrone),羟亚甲基4-甲基甲卡西酮( hydroxytolyl mephedrone)和去甲羟亚甲基4-甲基甲卡西酮( nor-hydroxytolyl mephedrone)。在人尿液中发现了一种新的代谢产物4-羧基二氢甲基甲卡西酮( 4-carboxy-dihydro mephedrone)。通过对尿液中特征代谢产物的分析,可以判定嫌疑者是否在短期内使用过4-甲基甲卡西酮。
管制情况
目前,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欧洲的英国、德国、芬兰、丹麦、瑞典、罗马尼亚、克罗地亚、爱沙尼亚;亚洲的以色列、中国台湾;美洲的加拿大及美国新泽西州和北达科他州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将4-甲基甲卡西酮列为管制。
2010年3月,欧洲毒品和毒瘾监测中心( EMCDDA)向欧盟议会正式提交4-甲基甲卡西酮的危险性评价报告。2010年3月29日起英国禁止进口4-甲基甲卡西酮,2010年4 月16日将4-甲基甲卡西酮和其他卡西酮取代物定为B类药物,非法拥有将被判处最高5年的监禁,而非法提供的最高监禁期将达14年。欧盟议会在2010年10月22日做出决定,要求成员国将4-甲基甲卡西酮列入管制药物名单。而在此之前,部分欧盟国家已将其列入本国管制药物名单。
我国也在最快时间把它列入管制名单,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卫生部《关于将4-甲基甲卡西酮列入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的公告》(国食药监办〔2010〕315 号)规定,自2010年9月1日起,4-甲基甲卡西酮( mephedrone)列入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4-甲基甲卡西酮在我国未作为药品批准上市。目前,国际药物滥用监测系统也未监测到我国滥用病例报告。
4-甲基甲卡西酮借助互联网在欧洲年轻人群中快速流行,提醒我们在未来毒品发展过程中网络的作用,必要的网络信息管理和监督在预防毒品流行中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