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与目的
定义:降低危害( harm reduction)又称减少伤害,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和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方法的实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降低非法和合法精神活性物质(药物)成瘾和使用所导致的公共卫生问题及社会问题的一种整体防控策略与实践。定义的重点在于预防由于吸毒带来的相关危害,其工作重心是针对还在继续使用毒品的人,而不是预防吸毒。降低危害有益于物质成瘾者本人及其家庭,有益于他们所居住的社区和整个社会。
目的:降低危害的目的并非只是减少或停止药物滥用,更重要的是要保障生命安全,减少高危险行为所带来的死亡、疾病和伤害。降低危害的倡导者Michael Scavuzzo认为:“降低危害与现行的一些做法不同,它不要求个人在新的应对机制建立之前停止自己原有的应对机制,而是为所期望的行为改变创造一条更容易行走的路径。”
原则
降低危害关注的重点是药物滥用具体的危险和危害,应用的是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政治家、政策制定者、决策者、社区工作者、研究人员、医务人员和志愿者,以及毒品使用者都会参与其中。因此,遵守以下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务实主义原则
务实主义原则( pragmatism)。非法精神活性物质(毒品)和合法的精神活性药物(治疗药物)成瘾是人类的一种常见行为,有其深刻的生物、社会和心理学基础和背景。使用非法和合法的精神活性物质改善心境、换种情绪、缓解压力、获得快感和缓解痛苦是人类的本性和较为普遍的文化现象。吸毒成瘾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滥用和无节制地使用;②错误的和不健康的用药行为带来的疾病、劳动力丧失和死亡。相比较而言,后者的危害要比前者大得多,但从行为学角度看,后者较前者更容易发生改变。因此,降低危害就是充分考虑到吸毒成瘾的本质和特点,强调务实,权衡事物的轻重缓急,解决后果严重的、眼下可以着手进行和解决的问题,而不是一味追求理想主义结果。
尊重人权原则
尊重人权原则( human rights)。降低危害活动的目标人群是人,因此整个过程中注重人权是非常重要的。降低危害尊重人的基本尊严和个人使用精神活性物质的权利,对吸毒成瘾者采取接纳、不歧视和不评判的态度,向他们提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供他们参考,他们有责任和权利自己选择,最终的决定则由他们自己做出。
目标依次原则
目标依次原则( priority of immediate goals)。人的行为改变过程具有阶段性特点,与此相适应,降低危害的目标设定也应该是阶段性的。对于吸毒成瘾者个人和某一项活动而言,最终目标的完成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的具体实现完成的,也就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了解和满足用药者最迫切的需求,设定具体目标,做眼前的事、做能做的事和做能做好的事。当然,具体的目标设定还应该依据目标人群不断增加的需求和重要性进行调整,以满足活动的需要。
最大化干预原则
最大化干预原则( maximize intervention options)。降低危害理念认为,具有药物成瘾问题的人是可以从各种各样不同的干预和治疗方法中受益的。没有一种预防和治疗方法是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现有的方法只是能够帮助他们生活得更好和促使他们能做出更好的选择。因此,降低危害的方法应该充分考虑到吸毒成瘾者个体和所在社区的特点,应该由多方共同参与和制定有效减少危害的策略和活动,使各种干预活动达到最大化。
目标人群参与原则
目标人群参与原则( drug user involvement)吸毒成瘾者是降低危害的主要目标人群,所有活动都是针对他们而设计的,符合他们的特点和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是可以做出决定和改变他们自己生活的。因此,吸毒成瘾者的主动参与是降低危害的核心,他们被认为是了解吸毒成瘾问题的最好的信息资源,让他们参与降低危害活动可使活动成为最好的干预。
注重危害原则
注重危害原则( focus on harms)。滥用药物是用药者自己的选择,本身并非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降低滥用药物给自己和他人所带来的危害,如过量死亡、感染疾病、违法犯罪和丧失劳动力等。降低危害强调的是用药和用药模式的安全,但也不排斥彻底戒断的长期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降低危害和戒毒治疗模式是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