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合成毒品问题研究在我国是一个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的课题。在世界毒潮冲击下,从20世纪80年代起,以“金三角”为代表的境外毒源对我国的渗透加剧。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我国对毒品违法犯罪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传统毒品蔓延的势头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与此同时,以苯丙胺类兴奋剂为代表的新型合成毒品迅猛增长,对我国构成巨大威胁,云南也深受其害,新型合成毒品滥用人数直线上升,空间分布大面积蔓延扩散,导致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不仅使大批青少年误入歧途,而且对地方民族经济的发展和边疆稳定造成冲击与破坏。

但由于学术视野的不同,在新型合成毒品问题研究领域仍存在着诸多有待加强与完善之处。因此本书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自2005年底2006年初开始进行问卷调查,至2006年4月,问卷调查全部结束,共发放问卷210份,收回有效问卷169份。为了进一步保证调查的真实性与调查新型合成毒品滥用行为的可靠性,笔者还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访谈、到娱乐场所暗访等方法进行研究,结合笔者在保山市公安局分管禁毒工作的实践,加深了对新型合成毒品滥用群体与滥用行为的感性认识。

本书主要以社会控制理论为基础——

一是采用主因子分析方法,对云南新型合成毒品滥用的危害进行了评估,并建立了评估模型。在评估新型合成毒品滥用的危害时,最重要的两个因子就是滥用者身体生产能力损害因子、心理能力损害因子。因此要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救治,提高新型合成毒品滥用者三方面的能力,即身体恢复能力、生产创业能力、心理矫治能力。而建立戒毒康复场所,集中安置一批多次戒毒复吸入员,全面开展生理脱瘾、心理矫治、劳动康复、职业培训,提高戒毒人员的劳动技能和融入社会的能力,无疑是帮助新型合成毒品滥用群体回归社会的一个重要措施。

二是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新型合成毒品滥用群体进行了科学的分类。通过对比综合分析,发现第一类为陪客人服食新型合成毒品的“high”妹,即陪客人吸食新型合成毒品的女性,其工作性质类似于歌厅陪歌小姐陪客人唱歌。其主体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女性,出生地与当前生活地不一致,父母职业多为农民,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户口为农村户口等。第二类为公司职员、个体户、运输工人、商人、教师等滥用新型合成毒品群体,其特征主要表现为有较为稳定的工作和固定的收入。第三类为无业者滥用新型合成毒品群体,其特征主要表现为无稳定的工作和固定的收入。

三是探讨了新型合成毒品滥用与社会控制手段及家庭、社会、学校、朋辈群体等与新型合成毒品滥用群体滥用行为的各种相关关系。通过设计各种指标,以赫希社会控制论中的相关指标为基础,阐述了云南新型合成毒品滥用的现状及新型合成毒品滥用与社会控制手段及家庭、社会、学校、朋辈群体等与新型合成毒品滥用群体滥用行为的各种相关关系,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治理与控制措施。

四是结合近几年笔者从事禁毒研究与禁毒实战工作的经验,在总结我国治理新型合成毒品的成效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当前治理新型合成毒品滥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打击与预防的关系处理及两个方面针对性不足、成效不明显的问题。继而提出治理云南新型合成毒品违法犯罪的对策建议,主要是六个方面的建议,诸多建议是笔者首先提出,并被云南省一些禁毒实战部门采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2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