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充填材料在美容外科的应用中,手感、质地都不及自体组织,且价格昂贵,少数人还会出现排异反应,而颗粒脂肪作为充填材料,理论上其生物学特性远远优于任何异种材料。

应用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治疗软组织缺损和发育不良,已有较长的历史,最早Neuber(1893年)和Lexer(1910年)就有报道,后来Peer的研究发现移植的脂肪颗粒成活率大约50%,坏死的颗粒脂肪往往引起纤维囊性化和假性囊肿。所有这些情况使得医生们非常谨慎地使用。直到20世纪80年代脂肪抽吸技术的出现,使得大量脂肪获取成为可能,而且十分方便。Carppaneda(1993年)和Guerrosantos(1996年)通过实验证实,在血液供应丰富的条件下,移植的自体颗粒脂肪是可以存活的,至此,自体颗粒脂肪移植作为一门新技术得以迅速发展,成为整形外科医生治疗相关畸形或缺陷的常用方法。特别是对于面、体部软组织凹陷、半侧颜面萎缩等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逐渐成为首选治疗。

丰乳术或隆乳术是整形外科最常见的一项美容手术,当人们意识到自体脂肪有可能成为丰乳的材料时,立即受到求医者和施术者的欢迎,并赋予了极大的期望。该胖的地方胖起来,该瘦的地方瘦下去,将脂肪组织合理分配。自体颗粒脂肪移植丰乳,已有很多成功的报道,并逐渐为大家所接受,成为主流方法。操作时因为小乳症患者乳房本身皮下组织明显不足(脂肪缺乏或乳腺组织发育不良),需要充填的组织需求量大,所以常常需要多次注射。注射时应在脂肪层或乳房后间隙多点注射,避免注入腺体组织中,由于乳房后的胸大肌间隙血液循环不及面部及肢体,所以颗粒脂肪移植的吸收量相对较多。而对于注射量,其受限于移植基床的血液供应,因此每次注射的量不可以过大,注射得越多,由于血液的供应不能满足,吸收得也越多,因此,要控制每次的注射量。有人建议一次60~80mL(戚可名),也有160~180mL(Chaichir,1989年)的报道。每次注射间隔3个月左右时间。术后要即时、充分地按摩使颗粒脂肪均匀地分布。从这项技术来说,存活足够量的脂肪和避免脂肪坏死的纤维囊性化,是取得疗效和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纤维囊性化和假性囊肿的形成不但影响乳房的手感,并且影响对乳房包块的诊断,是目前影响这一治疗方法应用前景的主要问题。为了预防并发症的产生,可以于术后20日左右对乳房进行适当的按摩或理疗,以减少纤维囊性化的发生,一旦出现假性囊肿,可以通过局部穿刺抽出液体。

自体颗粒脂肪移植丰乳,成功的关键在于医生的技术和处理并发症的能力。

颗粒脂肪移植的具体操作

颗粒脂肪的抽取

以臀、股、腰或腹部皮下脂肪为供区,其中臀、股脂肪质量最佳。皮下脂肪层采用肿胀麻醉,配方为2%利多卡因20mL+生理盐水500mL+肾上腺素0.5mg。采用20mL一次性注射器及口径为2mm的吸脂针头,将针头插入皮下脂肪内,左手放置在皮肤表面上触摸抽吸层次,右手持针筒反复抽吸,以获取脂肪。

颗粒脂肪的抽取

颗粒脂肪的抽取

颗粒脂肪的纯化

脂肪抽吸物为含有颗粒脂肪和血液成分的淡红色混悬液,其中含有颗粒状脂肪及破碎、液化的脂肪和一些血液成分,将注射器抽取的混合液留置于注射器中并直立静置数秒,脂肪因其比重小而悬浮于上层(图5-4-19),排出下层淡血性液体,保留乳黄色脂肪组织,再次抽吸生理盐水,反复重复上述清洗过程至注射器内无淡红色液体,仅留有颗粒状脂肪组织,即制备成纯净的颗粒脂肪以做备用。

脂肪纯化

脂肪纯化

颗粒脂肪注射移植

将需要充填的部位用亚甲蓝做好标记,常规消毒后,在标记线外较隐蔽处或褶皱线内穿入皮下。脂肪隆乳时需要将针头穿入乳腺后胸大肌表面之间隙,由远及近呈放射状注射,每次注射70~110mL(单侧),注射完毕局部需要适当按摩,使颗粒脂肪均匀地分布于注射区,也可以边注射边按摩。对有皮下粘连的瘢痕,要先行瘢痕松解再予颗粒脂肪注射。术后给予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供区加压包扎,针眼如果缝合,6日拆线。再次注射需间隔3~4个月。注射时要适当过度矫正约30%。

脂肪注射移植

脂肪注射移植

面部和肢体注射早期,由于术中过度地注射(超量约30%),明显表现为局部臃肿,但随时间的延长(1~3个月),吸收明显(往往超过注射量的30%),此时,常感充填不足,需再次注射方得以纠正。

这一技术的优点是:颗粒脂肪来源丰富,取材容易,操作简便、安全、易于成活,适用于身体任何部位,可重复进行多次治疗。其术后造型、质地、手感好,无排异反应;术后病人恢复快,费用低,对组织创伤小,既可抽脂减肥,又可移植,一举两得。

颗粒脂肪移植主要适应证

  1. 用于充填面部皮下凹陷性缺损或畸形,如单侧或双侧颜面萎缩,面部软组织发育不良,颧、颞、额、眶区的凹陷,面部手术或外伤所导致的凹陷,上唇过薄或人中过短、鼻唇沟过深、耳垂较小等。
  2. 用于先天性乳房发育不良,哺乳后乳房萎缩,双侧乳房大小不对称,乳头凹陷畸形。
  3. 用于吸脂术后的凹陷,身体其他部位皮肤各种原因所致的软组织凹陷,如上肢、臀部、大腿、小腿弯曲等。

颗粒脂肪移植部分吸收的问题

因存在技术性和非技术性的吸收,移植量和结果不易把握,常需2次、甚至更多次的移植。Konoas认为术后4个月体积为原来的31.6±12.2%,重量为32.7±11.4%。国内戚可名等认为术后6~8个月吸收率为40%,建议过度矫正30%是必要的。

造成吸收的可能原因有

  1. 肿胀麻醉的影响:陈健等报道采用肿胀麻醉后抽吸颗粒脂肪静置1小时,颗粒中尚含有15%的局麻肿胀液,使得临床报道中术后颗粒脂肪的吸收率高;
  2. 颗粒脂肪纯化浓度不够:James认为以前由于脂肪移植中血液及液化的脂肪在体内很快吸收,从而导致移植物体的大量减少,因此尽可能地保证颗粒脂肪的纯化是十分必要的;
  3. 移植颗粒脂肪的数量与基底床受区面积的关系:注射时受区播种面积相对局限,颗粒脂肪堆积,血液循环、营养供应较差;
  4. 术中按摩不够充分,颗粒脂肪分布不均匀,会因供血不足导致脂肪坏死、液化、吸收,早期可能引发感染,出现疼痛,后期可出现假性囊舯、纤维化、表面不平整等并发症。

减少吸收的方法

  1. 抽吸及注射时避免过度高压,高压对脂肪细胞的损伤经组织学检查已得到证实;
  2. 注射时应避免过于集中或过量注射导致血液营养供应不足;
  3. 术中适当地按摩使颗粒脂肪均匀地分布,术后半个月内不再按摩,同时可以口服一些活血化淤的药物以利移植颗粒脂肪细胞的成活;
  4. 适当的压力有助血液循环。

其他问题

除了吸收的主要问题,早期也会有局部感染,出现红、肿、热、痛现象,后期出现乳房结节及假性囊肿。这主要是因为脂肪的用量过多或注射过于集中,大量脂肪堆积在一起,会因供血不足导致脂肪坏死、溶解、吸收,极易引发感染,出现疼痛。术后没有及时地按摩脂肪组织,造成分布不均,是产生假性囊肿、纤维化或钙化、乳房变形、脂肪坏死等后遗症的主要原因。因此,术中有效的按摩是十分重要的,术后两周内无需再按摩,有利于移植组织的成活及血液循环的建立。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3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