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位于人体表面,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尤其是角质层,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从重量与面积的角度来看,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其重量约占体重的16%;皮肤的面积,成年人为1.5~2m2新生儿约为0.21m2。

人皮

皮肤厚度因人而异,不同部位的厚度也不相同,通常为0.5-4.0 mm(不包括皮下脂肪层)。儿童皮肤较成年人薄得多;四肢及躯干皮肤,伸侧比屈侧厚;枕后、项、臀及掌跖部位皮肤最厚;眼睑、外阴、乳房等部位皮肤最薄。

皮肤表面有很多皮嵴、皮沟和皱襞。皮嵴部位常见许多凹陷的小孔,称为汗孔,是汗腺导管开口的部位。皮沟是由于皮肤组织中纤维束的排列和牵引所形成的,深浅不一,在面部、手掌、阴囊及活动部位(如关节部位)最深。皮沟将皮肤表面划分为许多三角形、菱形或多角形的皮野,在手背、颈项等处最为清楚。在手指及足趾末端屈面皮嵴呈涡纹状,特称为指(趾)纹。
由于真皮结缔组织的纤维束排列方向的不同,因

此皮肤具有一定方向的张力线,又名皮肤切线或Langer线。在外科手术时,如按此线的方向切开皮肤,则皮肤切口的宽度较小;相反,如切口与此线垂直,则其宽度较大,并且在伤口愈合后,容易产生较明显的瘢痕。故此线对外科手术选择切口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皮肤颜色各人不同,并且与种族、年龄、性别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即使同一人体的皮肤,在各种部位也深浅不一。

皮肤还附有毛发、皮脂腺、外泌汗腺、顶泌汗腺及指(趾)甲等附属器,现分述如下:

毛发

是一种长圆柱状角质结构,其深入皮肤内的部分称为毛根,毛根末端膨大呈葱头状,称为毛球。露出皮面的部分称为毛干。毛发分布很广,几乎遍及全身,仅掌跖、指(趾)屈面、指(趾)末节伸面、唇红区、龟头、包皮内面、小阴唇、大阴唇内侧以及阴蒂等处无毛。

通常毛发可分为硬毛与毳毛两种。硬毛粗硬,具有髓质,颜色较深。硬毛又可分为两种:

  1. 长毛,如头发、胡须、腋毛与阴毛等;
  2. 短毛,如眉毛、睫毛、鼻毛与耳毛等,通常长度较长毛为短。毳毛细软,无髓质,颜色较淡,主要见于面部、四肢与躯干。

皮脂腺

分布很广,除掌跖与指(趾)屈面外,几乎遍及全身。唇红区、阴茎、龟头、包皮内面、小阴唇、大阴唇内侧和阴蒂处也有皮脂腺。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

  1. 附属于毛囊,此种皮脂腺开口于毛囊,与毛发共同构成毛皮脂腺单位;
  2. 与毳毛有关,其导管直接开口于体表;
  3. 与毛发无关,故又称为独立皮脂腺,见于口唇、包皮内面、小阴唇、大阴唇内侧、阴蒂与乳晕等处。

皮脂腺在人体的分布密度不相同,以头皮、面部(特别是前额、鼻翼等处)最多,而躯干则以中央部位较多,因此,这些部位以及腋窝等处又称为皮脂溢出部位。四肢(特别是小腿外侧)皮脂腺最少,掌跖及指(趾)屈面则缺如。

汗腺

根据汗腺结构与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外泌汗腺和顶泌汗腺两种。

外泌汗腺:亦称小汗腺,可简称汗腺,除口唇、唇红区、龟头、包皮内面、阴蒂外,几乎遍及全身。在不同部位,汗腺的密度各不相同,掌跖密度最大,其次为面额部、躯干。一般四肢屈侧较伸侧密集,上肢多于下肢。儿童皮肤的汗腺密度则较成年人为大。汗腺是一种结构比较简单的盲端管状腺,其腺体部分自我盘旋呈不规则球状,多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交界处。其导管自腺体垂直或稍弯曲向上,穿过真皮到达表皮嵴的下端进入表皮,在表皮内呈螺旋状上行,开口于皮肤表面。

顶泌汗腺:亦名“大汗腺”,其分泌部的直径较外泌汗腺约大10倍,仅分布于鼻翼、腋窝、脐窝、腹股沟、包皮、阴囊、小阴唇、会阴、肛门及生殖器周围等处。此外,外耳道的耵聍腺、眼睑的麦氏腺以及乳晕的乳轮腺则属于顶泌汗腺的变型。顶泌汗腺在女性发育较早,在月经及妊娠期分泌亦较旺盛。胚胎学研究证明,顶泌汗腺与皮脂腺相似,均起源于原始上皮胚芽,发生自毛囊的上皮细胞,不直接开口于皮肤表面,而在皮脂腺开口的上方开口于毛囊。腺体位置一般较深,多在皮下脂肪层,偶尔见于真皮深部,甚至中部。

指(趾)甲

是由致密而坚实的角质所组成,位于指(趾)末端的伸侧面,扁平而有弹性,自后向前稍有弯曲,呈半透明状。甲板的前面暴露部分称为甲体,甲体的远端称为游离缘。甲板后端隐蔽皮肤褶皱下方的部分称为甲根。甲板除游离缘外,其他三边均嵌于皮肤褶皱内。位于甲体下的基底组织部分称为甲床。位于甲根下的基底组织称甲母质。指(趾)甲近甲根处有新月形的白色区,称为甲弧影(或甲半月)。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pfb/jichu/jpzz/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