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维生素补充——肿瘤患者的营养护理

    临床研究表明,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可以通过给予维生素得到改善。从营养生理学角度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来看,维生素的使用剂量是难以确定的。根据肿瘤位置、分期以及肿瘤治疗方式不

    21
  • 维生素D与肿瘤恶液质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的维生素,属固醇类衍生物,它主要经过日光照射由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而合成,称为“阳光维生素”,少部分也可通过外源性的食物摄入,如鱼肝油、

    22
  • 维生素B1与肿瘤恶液质

    维生素B1是最早发现的水溶性B族维生素,因其结构中有含S的噻唑环与含氨基的嘧啶环而又得名硫胺素(thiamine)(图3-5-1)。1897 年Christiaan Eijkman首次明确了精白米与脚气病的关系

    23
  • 与肿瘤相关的维生素缺乏

    许多癌症患者的营养不良,并不仅限于体内宏观营养素的不足,各种各样的维生素也是不足的。一般来说,所有癌症患者的微量营养素供给都是缺乏的,尤其是那些长期以来(>10天),每日所需能量

    24
  • 肿瘤恶液质肌肉萎缩涉及宿主和肿瘤相关因子

    肿瘤恶液质患者肌肉快速降解的机制仍不清楚。有认为肿瘤细胞或者宿主细胞释放某些代谢介质参与了恶液质的过程。骨骼肌细胞内ATP-泛素化蛋白质降解途径的激活是由宿主和肿瘤

    25
  • 肿瘤与脂代谢异常

    在肿瘤患者体内脂肪组织不断分解和释放脂肪,以及血脂升高同时,肿瘤细胞内主要表现脂肪酸从头合成和其他脂类合成增强。研究发现脂肪细胞内脂肪酸从头合成增加与细胞脂类水平无

    26
  • 肿瘤糖代谢异常

    肿瘤糖代谢异常是肿瘤代谢重编程(metabolic reprogramming in cancer)的重要组成部分。肿瘤代谢重编程是由于肿瘤细胞内一些基因结构与功能改变导致以Warburg效应为主要生化代

    27
  • miRNA与肿瘤恶液质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得知miRNA与癌细胞代谢密切相关,目前已经发现的这些相关性可能只是冰山一角,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阐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但毫无疑问的是miRNA直接影响癌细胞生物学活

    28
  • miRNA与肿瘤

    1993年,Lee等在线虫中首次发现miRNA——lin-4。2000年,Reinhart BJ等再次在线虫中发现第二个miRNA即let-7。在2004年,Calin等研究发现miR-15和miR-16与慢性B细胞淋巴

    29
  • 肿瘤恶液质

    尽管肿瘤恶液质(cancer cachexia)的患病人数位列肺恶液质、心脏恶液质之后,但是,肿瘤恶液质的发病率是最高的,恶性肿瘤伴发的恶液质最为常见。大约50%的肿瘤患者发生恶液质,上消化

    30
  • 肿瘤血管生成的基础研究

    肿瘤血管生成学说肿瘤血管生成(tumor angiogenesis, neovascu-larization)是指肿瘤细胞诱导的微血管生长及肿瘤微环境中血液循环建立的过程,对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都有重要

    31
  • 肿瘤相关的血栓栓塞

    1865年法国Armand Trousseau教授首次报道静脉血栓与肿瘤之间存在联系。巧合的是,两年后Trousseau教授因肿瘤相关的静脉血栓栓塞辞世。后人为纪念这位先驱,将肿瘤相关的游走性

    32
  • 肿瘤所致贫血

    恶性肿瘤所致贫血是指造血组织以外的各种恶性肿瘤所引起的贫血。其贫血表现类型和程度因恶性肿瘤种类、病程、治疗方法不同而各异。其他血液学异常包括肿瘤及其并发症所致出

    33
  • 肿瘤与血栓形成

    活化是肿瘤生长和转移过程中的基本事件。因此,相对健康的个体发生静脉血栓需考虑到恶性病的首发表现问题。肿瘤的高凝状态无特殊试验,常见的凝血异常为纤维蛋白原、FⅤ、FⅦ和

    34
  • 克服肿瘤耐药的新策略

    过去二十年里,国内外诸多实验室通过对药物诱导的耐药细胞株或动物模型的耐药表型研究,对MDR有了深入了解,发现了多种克服肿瘤临床耐药、提高化疗疗效的逆转剂(表1)。大量实验研究

    35
  • 器官微环境与耐药

    恶性肿瘤的转移灶和治疗后残留灶的复发是肿瘤患者的主要死因,也是肿瘤治疗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造成这种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①恶性肿瘤具有生物异质性,是由具有不同生

    36
  • 肿瘤播散的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

    发生广泛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约0~25%可产生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其中以胃癌最多见,可达半数以上。其次为乳腺癌、肺癌和胰腺癌等,偶见于没有转移的甲状腺瘤和盆腔良性肿瘤。这些

    37
  • 基因治疗:单基因遗传病、肿瘤、血栓性疾病

    由于人们在分子水平上对一些疾病发病机制的逐步认识,并有了改变基因结构和功能的手段,使人类用基因治疗来征服过去束手无策的遗传病与肿瘤等将成为可能。最初基因治疗的研究集

    38
  • 造血系统肿瘤的分子机制研究

    染色体易位是造血系统肿瘤中常见的致病机制。90%以上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和部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都可以观察到费城染色体(ph1),它是由22号与9号染色体长臂的相

    39
  • 肿瘤坏死因子(TNF)

    早在19世纪末,一些医生就注意到有些肿瘤在革兰阴性细菌感染后坏死、缩小,20世纪70年代中期阐明了其主要物质基础,是由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蛋白,命名为肿瘤坏死因子(TNF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