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ST段位于等电位线上,有时可能有轻微的向上或向下偏移。
ST段偏移是心肌缺血时看到的重要变化。在诊断上,偏移的程度及其形状非常重要。
当心肌损害位于心外膜侧,或者损害自心内膜侧波及心外膜侧(透壁性心肌损害 transmural)时,ST段抬高。当仅有心内膜侧损害(心内膜下心肌损害)时,在体表采集的心电图表现为ST段下降。
当心肌损害仅在心外膜侧或心内膜侧发生时,在面向该部位的导联和对应性导联(例如:I和Ⅲ,V1、V2和V5、V6)上,可以看到对应性改变(或对侧性改变 reciprocal change)(例如:V5、V6的ST段下降时,而V1、V2的ST段抬高)。
向上凸起的弓背样抬高有临床病理意义。向下凸起,自R波的下降支向ST段的移行呈曲线样轻度(肢体导联小于1mm,胸导联小于2mm)抬高,有时也可见于正常人。
ST段降低的形态,通常进行如下分类:
虽然J型下降在临床上意义不大,但经常出现。H型和S型均表现为缺血性ST段下降(ischemic ST depression),即使是在著名的明尼苏达标准中也重视这类型的ST段下降。
劳损型下降:自J点开始呈倾斜状下降。图中向上方凸起,然后再向下方下降,移行为双向T波或倒置T波。常见于心室肥大等疾病,表现为劳损(strain)型下降。
鱼钩状(盆状)下降:ST段的中间部呈U字型(鱼钩状、盆状)下降,所以称为鱼钩状下降或盆状下降,有时认为是洋地黄使用后常见的变化。但并不是洋地黄使用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变化,所以最近基本上不再使用这种表达方式了。
系统医学科普站点:天山医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heart/ecg/qsecg/jichu/43.html
本病又称非洲型组织胞质菌病(African histoplasmosis)或大型组织胞质菌病(large-form histoplasmosis)。病原菌为荚膜组织胞质菌的一
埃可病毒16是波士顿疹病的病因,1957年夏季在美国波士顿流行,故名。以后在其他地区亦有发现,现已罕见。本病潜伏期3-8天,初起有发热、
病因及发病机制本症首由Kaposi(卡波西)于1854年所描述,其特点为在特应性皮炎或其他某种皮肤病损害的基础上,突然发生脐窝状水疱性皮疹
虽然江夏区也是隶属于湖北省武汉市,但是你从地图上一看,呵~那就厉害了,整个儿有武汉三镇那么大。而且距离到我们医院所在的江汉区还
阿波罗医院在江汉区发展大道235号。看来这一次又要过江了,但不是长江,而是汉江。咱们武汉就是水灵啊。这次我就简单点,毕竟前面几篇
从洪山区(洪山区政府)到江汉区可以坐地铁2号线,只不过中途在过江后要在江汉路转乘6号线,然后在唐家墩下车就到了阿波罗医院。全程大约
从蔡甸区到江汉区的基本线路就是要在4号线上地铁。四号线在靠近蔡甸这边有个起始站(终点站)黄金口,不过我们山车的话大概是要在起始
从武汉的远城区黄陂到江汉区发展大道这里全程有39公里,还是很远的,如果其相对别的远城区倒是更为方便。坐292路公交全程一站路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