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兴奋时,产生的微弱电流传导至人身体各处。心电图曲线就是用一定的导联从体表记录到的这种电流。临床上通常使用如下常规的12导联体系(Standard 12 lead)进行记录。
标准导联 standard limb(extremity)lead为Einthoven最早使用的心电图导联法。
标准导联记录的电势大小具有:Ⅰ+Ⅲ=Ⅱ的关系。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unipolar limb lead)直接记录导联部位的电压,所以在名称上冠以电压voltage的字头V。
因为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波形小,为了加大记录波形,实际上使用改进的增幅肢体导联(aV导联)。波形相同,知识波幅大小增加50%左右,所以在V字母前冠以增强意思的英文单词augmented的字头a。左手、右手、左腿中任何一个为正极,其余两个结合的电极为负极。
正极(+) | 负极(-) |
---|---|
aVR:右手 | 左手、左腿的结合电极 |
aVL:左手 | 右手、左腿的结合电极 |
aVF:左腿 | 左手、右手的结合电极 |
胸导联 precordial(chest)lead,正极(+)放置于胸部固定的部位,负极(-)与心电图负极相连。
胸导联将直接反映电势变化的正极放在胸部,通过导联的位置可以记录位于电极下方心脏各个部位的实际电位。
导联 | 说明 |
---|---|
V1 | 胸骨右缘第4肋间 |
V2 | 胸骨左缘第4肋间 |
V3 | V2和V4连线的中点 |
V4 | 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
V5 | 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处 |
V6 | 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处 |
除此之外,根据需要有时增加以下导联(辅助导联)进行记录。
导联 | 说明 |
---|---|
V7 | 左腋后线与V4同一水平处 |
V3R | 右胸部与V3对称处 |
V4R | 右胸部与V4对称处 |
心电图记录的是心机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所以不一定与心脏解剖学位置完全一致。但是各个导联描记得波形可以较好地反映心脏各部分的变化。
解读心电图时,必须掌握哪个导联反映心脏哪个部位的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各个导联反映的心脏部位变化如下:
导联 | 心脏部位 |
---|---|
I、aVL | 心脏左室前侧壁 |
Ⅱ、Ⅲ、aVF | 心室后壁、下面 |
aVR | 心室内腔 |
V1、V2(V3R、V4R) | 右室 |
V3(V4) | 室间隔(右室和左室的移行部) |
V5、V6(有时V4) | 左室 |
肢体导联:是从正面(上下左右方向)观察心电的变化。
胸导联:适合于从横断面(假设在某个水平面把心脏切成横切面)观察心电的变化。因为是单极导联,电极板置于距离心脏近的位置,所以可以充分反映电极板周围心机的变化。胸导联在心肌梗死、心室肥大、室内阻滞等疾病的部位诊断时有实用价值。
系统医学科普站点:天山医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heart/ecg/qsecg/jichu/39.html
患者女性,8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糖尿病。心电图特征Ⅱ、V5导联同步记录,示窦性P-P间期0.83~0.84s,P-R间期0.15s,下传的QRS波群呈完全性
患者女性,35岁,近1周晕厥数次。临床诊断:晕厥原因待查,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特征Ⅱa、Ⅱb导联连续记录,窦性的基本P-P间期0.76~0.79s,心率7
选择合适的题材及图片博览群书及期刊选择合适的题材及图片是撰写心电图案例分析的关键。与心血管病相关的杂志,尤其是《心电学杂志
随着网络化心电图机的发展及患者数量激增,有必要建立简捷而规范的临床心电图诊断库,借以提高工作效率。现结合我们多年工作经验,初步
目前各地尚未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化的心电图诊断报告,有时将非特异性ST-T改变诊断为心肌缺血、心肌劳损或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等,易
动态心电图又称为活动心电图、长时间记录心电图,简称DCG。1957年由美国物理学家Hol-ter博士首创,1961年应用于临床。随着电子技术的
胺碘酮(可达龙)胺碘酮(可达龙)为Ⅲ类药物,主要作用于动作电位2、3相,抑制K+外流,使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延长,尚有抑制Ca2+内流及Na+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