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脂腺生长发育和分泌受雄性激素直接影响,年龄、性别、季节、环境、精神因素、脂肪及糖代谢、维生素代谢及消化道功能等也与皮脂腺分泌相关。皮脂腺疾病大多与皮脂腺腺体、皮脂腺导管、毛囊漏斗、皮脂分泌等异常有关。汗腺疾病包括汗腺排泄过多/少,以及汗液异常等。
又称玫瑰痤疮(acne rosacea),多见于30~50岁的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但严重的病例往往见于男性,是一种发生于鼻及鼻周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
17本病多见于30~50岁,无性别差异。好发部位为眼睑的外侧方和颧骨表面。皮损特点是成簇的大的粉刺,范围局限。粉刺数目5~50个。本病与寻常性痤疮无明显的关系。多数病人可有日光性
18尿汗症(Uridrosis):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昼夜排出的尿量为1000~2000mL,尿中尿素的浓度是血清尿素的10倍,肾脏病变使肾功能大部分丧失,不能通过尿液物排出,尿素等物质通过汗液排泄,蒸发
25本病又称为大汗腺性痒疹或汗腺毛囊角化病,仅发生在大汗腺分布的部位。90%的患者发病年龄在13~55岁之间,最多见于青少年女性或刚成年的女性。偶见于男性或绝经期女性。本病的起因
27本病是一种少见的深部粟粒疹(miliaria profunda),1944年由Allen等首先报道,亦称为热带无汗性衰弱或热带出汗不良。病因:本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明了,可能的发生机制为:原有的红色粟粒疹
28本病是指小汗腺周围炎性浸润的两种疾病,即中性粒细胞性汗腺炎和复发性掌跖汗腺炎。临床上较少见。中性粒细胞性汗腺炎(neutrophilic eccrine hidradenitis) 本病最初见于急性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