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

1

病例与思考患者,男性,54岁,因腹痛、腹胀半年,加重伴乏力10天入院。既往:吸烟史10余年,已戒烟10年,糖尿病病史8年,血糖控制不良。患者半年前开始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偶有腹胀,伴有轻度......

恶液质引起的凝血异常
2

蛋白C(protein C,PC)抗凝系统是由凝血酶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蛋白C(PC)和蛋白C抑制物(PCI)组成。蛋白C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维生素依赖性酶原蛋白,分子量62kDa,含461个氨基酸,由轻......

蛋白C缺乏症
3

创伤性凝血病(traumatic coagulopathy)是一组多元性凝血障碍。创伤、外科手术、常规介入性操作造成组织损伤,以致血液不能正常地形成凝血块。即在血管破裂所引起的出血被控制以......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疾病:创伤性凝血病
4

Delee(1901)曾报道一例分娩浸软的死胎后子宫大出血、排出大量不凝的血液。数年后,Weiner等发现3例胎死2~3个月后自然分娩时子宫大出血者,都伴有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以后有许多相似......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疾病:死胎综合征、葡萄胎
5

羊水栓塞是一种少见的DIC症群,死亡率大于80%,成为分娩死亡的首要病因。新生儿死亡率也很高。羊水栓塞发生率1:8000~1:80 000。典型病例常为30岁以上的经产妇;更易发生在激动性分娩......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疾病:羊水栓塞
6

分娩过程中胎盘早剥发生率0. 5%~1. 0%。1/ 4胎盘早剥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100mg/dl。早剥开始后8小时即可测到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胎盘早剥患者发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有几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疾病:胎盘早剥
7

诊断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最重要的是要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包括:①存在出血、血栓或两者兼有,或进展性器官功能障碍;②存在基础疾病或病理过程,能引起组织损伤、细胞死亡或产生......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和治疗
8

国内尚无发病率的报道。临床表现与基础疾病有关。DIC时何种蛋白溶解过程(凝血或纤溶)处于优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临床表现的特点。以凝血为主者可只表现为血栓栓塞性DIC,以纤溶......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率及临床表现
9

机体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具有多种防护和代偿功能,前者中和DIC的促凝部分,后者纠正DIC的病理生理过程。微循环的内皮表面通过三种机制可有效地去除DIC过程中产生的凝血酶:①结......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防护和代偿功能
10

人体血液接触足量的组织因子,引起凝血系的激活,是DIC最常见的促发途径,循环中形成纤维蛋白,凝血和纤溶异常是DIC最基本的病理改变。DIC的发病机制凝血作用可有两种启动机制:由于......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过程
11

DIC的最终结果早已被知晓。“黑色死亡”指的是强烈的外周坏疽和出血,由血栓形成和斑块的去纤维蛋白作用所引起。“黑色死亡”对人类的危害已历时千年之......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础实验
12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特征。由于血液内凝血机制被弥散性激活,促发小血管内广泛纤维蛋白沉着,导致组织和器官损伤。另......

关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3

新生儿血浆中接触因子的水平较低,导致其APTT时间延长,维生素K依赖蛋白的减少使PT时间延长,而胎儿纤维蛋白原的特点使TT的时间也延长。与胎龄相关的凝血因子、抗凝物质以及纤溶......

新生儿凝血异常实验室评估
14

一、凝血因子方面凝血因子Ⅴ、Ⅷ等(下图)出生时其浓度即与成人相似,但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活性只有成人的20%~50%,而接触因子Ⅺ、Ⅻ等开始只有成人的50%,生后很快即上升至成人......

新生儿期出凝血系统的特点
15

凝血系统从婴儿到儿童直至成年人有一个成熟的过程,必须充分认识到不同年龄段其出凝血的变化,如果简单地应用成人的资料来分析儿童乃至新生儿的出凝血疾患,必然造成误诊或增加了......

新生儿凝血异常:出凝血系统的发育
16

维生素K的基本结构为甲萘醌。天然的维生素K有两种,即维生素K1(叶绿醌)和K2(甲基醌),均为脂溶性。前者来源于植物,后者由肠道菌群合成。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3(亚硫酸氢钠甲萘醌)和维生素......

维生素K的来源和在凝血因子合成中的作用
17

类肝素样抗凝物(heparin- like anticoagulants)具有硫酸肝素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特点,以蛋白多糖形式出现于循环中。类肝素样抗凝物可发生于SLE、肝病、流行性出血热、老年人,......

类肝素样抗凝物
18

因子XⅢ又称为纤维蛋白稳定因子(fibrin stabilizing factor)。在遗传性因子XⅢ缺乏症患者输注治疗后,有可能会出现因子XⅢ抑制物。自发获得性因子XⅢ抑制物极为少见,仅有20例报......

获得性因子XⅢ抑制物
19

遗传性因子Ⅺ缺乏的患者接受血浆输注治疗后偶有产生抗因子Ⅺ抗体者,而自发获得性因子Ⅺ抑制物多见于SLE患者或长期服用氯丙嗪或吩噻嗪的患者。因子Ⅺ抑制物常常对因子Ⅻ等内......

获得性因子Ⅺ和Ⅻ抑制物
20

除了在一些存在抗磷脂抗体的患者中可以同时出现抗凝血酶原(因子Ⅱ)自身抗体外,因子Ⅱ、Ⅶ和Ⅹ的自发获得性抑制物极少见,仅见于个别报道。尚未见有因子Ⅱ、Ⅶ和Ⅹ因子缺乏病人进......

获得性因子Ⅱ、Ⅶ和Ⅹ抑制物
缩/展 搜索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