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其流行病学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ic purpura,TTP)是一种罕见的威胁生命的疾病,典型患者具有五联征:发热、血小板减少、溶血、肾功能损害和神经系统症状。本病最先由

    41
  • 血管内皮细胞的促血栓形成

    血管内皮细胞的止血功能是多方面的,内皮细胞可分泌内皮素(ET)使血管平滑肌收缩,产生PAF,激活血小板。此外,内皮细胞还通过其所产生的促凝因子如组织因子,促进血液凝固,形成血栓;或产

    42
  • 基因治疗:单基因遗传病、肿瘤、血栓性疾病

    由于人们在分子水平上对一些疾病发病机制的逐步认识,并有了改变基因结构和功能的手段,使人类用基因治疗来征服过去束手无策的遗传病与肿瘤等将成为可能。最初基因治疗的研究集

    43
  • 胸腹壁血栓性静脉炎

    本病又称Mondor病(Mondor's disease)、胸壁硬化性静脉周围炎(sclerosing periphlebitis of the chest wall),1943年Mondor首先报道,并于1944年证实其为血栓性静脉炎。它是由胸壁静

    44
  •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同义名为血栓性静脉炎后综合征(Post-thrombophlebitic syndrome),血检形成后综合征(PTS)是血栓形成后致静脉压增高,并引起静脉和局部皮肤一系列改变的疾病。成人发生PTS的危险因素

    45
  • 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

    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又名复发性特发性血栓性静脉炎,是血栓性静脉炎的少见型,侵犯全身大小静脉,有游走和复发的特征。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不明,Samlaska等提出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是

    46
  • 血栓性静脉炎(Thrombophlebitis)

    本病是静脉管腔内血栓形成伴管壁急性炎症性静脉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任何能引起静脉壁炎症或损伤的因素都有可能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的原因,如静脉注射硬化剂、砷剂、高渗溶液

    47
  • 静脉血栓形成(Phlebothrombosis)

    本病是指静脉内形成血栓,身体各部分的静脉均可受累,但多发生于下肢深静脉。病因及发病机制19世纪Virchow提出血流异常(滞缓)、静脉壁损害和血液成分异常(高凝状态,包括血小板数量

    48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于1924年由Moschowitz首先报道,故亦称莫斯考伊茨综合征(Moschowitz syndrome)。1966年被确认为一种综合征,是微血管内透明血栓形成产生的血小板减少性

    49
  • 改善和调节微循环药物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是微小动、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在此处进行血液与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微循环发生障碍,组织血流量供应不足,由此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致使各组织器官的功能

    50
  • Buerger综合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英文:Buerger syndrome
    同义名:伯尔格综合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Winiwarter-Buerger综合征、早老性坏疽、Buerger病。溯源与发展早在1865年Von Winiwarter提出自发性坏疽的本

    51
  • 腋静脉创伤性血栓形成综合征(Paget-Schroetter)

    英文:axillary vein traumatic thrombosis syndrome;
    同义名:Paget-SchroeLter综合征、Schroetter综合征、Paget-Schroetter、用力-血栓综合征、间歇性静脉踱行、受挫型腋静脉-

    52
  • 布-加综合征(肝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Budd-Chiari)

    英文:Budd-Chiari syndrome;
    同义名:Rokitansky综合征、Budd综合征、Chiari综合征、Budd-Chiari综合征、肝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肝静脉阻塞综合征、闭塞性肝静脉血栓形成、下腔

    53
  • Leriche综合征(腹主动脉血栓形成)

    英文:Leriche syndrome;
    同义名:末端主动脉血栓形成、腹主动脉血栓形成综合征、终末主动脉—髂动脉闭锁综合征、孤立性腹主动脉髂动脉病、主动脉分叉闭塞综合征、主动脉白

    54
 54   首页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