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分析和讨论吸毒的生物模式、心理模式,是为了探寻走上吸毒道路的真正根源——生理、心理、还是社会?

如果抛开成瘾,仅仅探讨吸毒人群走上吸毒道路的原因,生理模式和心理模式都有一些相关的观点。生理学认为,吸毒与个体的年龄和性别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青春期和男性成为吸毒个体的主要指标。笔者认为,这样的观点在今天看来已经站不住脚。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吸毒的个体原因主要有:好奇心理;追求时髦心理;为了填补精神空虚,或摆脱烦恼、忧愁;盲从心理;无知心理;侥幸心理。还有研究认为,吸毒者自身“冒险因素”与吸毒的可能性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86)

这些研究都把重点放在了毒品使用的心理因素上,也就是关注于他们的个体心理层面。但这些心理特征并不是吸毒青少年独有的,因为一个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都有着上述6种心理因素。这些心理因素并不能成为他们走上吸毒道路的关键因素,因为任何一个具备上述心理特征的青少年并不必然走上吸毒道路。有学者认为,心理学的人格因素很难成为预测毒品使用的因素(87),其实也说明,心理模式并不能成为他们走上吸毒道路的深层次原因。他们吸毒的心理成因背后,都能够找到更深层次的原因,即社会成因。这些青春期的心理因素,很多是在加强他们的社会情绪,也就是笔者提出的“吸毒的社会动机”中的加强正性社会情绪。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南京吸毒人群来说,他们走上吸毒道路的深层次根源是社会性的原因,生理与心理只是表层原因。概括地说,吸毒人群在社会情绪失调的状况下,由于自身社会免疫力低下、成瘾习性的内在驱动,在不良群体的纵容与劝诱下,最终选择毒品来调整自身的社会情绪。

这些因素共同成为走上吸毒道路的成因,西方有学者提出了一个包括生理、心理与社会因素的图(88),作为总结:

影响毒品使用的因素

图5 影响毒品使用的因素

————————————————————

(1) R.P.Swinson & D.Eaves,Alcoholism and Addiction. Copyright 1978 by Macdonald & Evans,Ltd.,Estover,Plymouth.

(2) 杨波:《人格与成瘾》,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第14页。

(3) 汤宜朗、郭松:《人类的枷锁——成瘾行为》,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32页。

(4) 《辞海》,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96页。

(5) 杨波:《人格与成瘾》,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第14页。

(6) 韩丹:《吸毒人群调查》,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37、240页。

(7) 韩丹:《吸毒人群调查》,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54—159页。

(8) O.瑞等著:《毒品社会与人的行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5页。

(9) 笔者给每一个接受访谈的吸毒者2—4支(金)南京牌香烟。

(10) 很多个案告诉笔者,他们在戒毒所抽不到比较好的香烟,因此,每次去,笔者都尽可能带去他们抽不到的(金)南京牌香烟。他们争先恐后要烟,如同吃饭一样,那种渴望的神情和眼神至今令人无法忘怀。女孩子相对来说收敛了很多,男性甚至使用各种花言巧语想尽办法套近乎。

(11) O.瑞等著:《毒品社会与人的行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5页。

(12) 方晓云等:《海洛因依赖者吸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1年第5期,第39页。

(13) 方晓云等:《海洛因依赖者吸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1年第5期,第39页。

(14) 蒙红成:《试论青少年吸毒、偷、赌现象之原因及对策》,《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增刊第2期,第123页。

(15) 绍六:《成瘾性》,中国社会出版社1997年版,第232页。

(16) 韩丹:《吸毒人群调查》,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29页。

(17) 同上,第11页。

(18) 同上,第169页。

(19) 韩丹:《吸毒人群调查》,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页。

(20) 韩丹:《吸毒人群调查》,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34页。

(21) 李建华编译:《药物依赖者的康复问题》,《昆明药物依赖性康复研究中心讲义》1992年9月,第6页。

(22) W.Right Ls,Garrison J,W Right NB et al.Childhood unhappiness and family stressors recalled by adult children of substance abusers.Alcohol Treat Q,1991,8:67—80.

(23) Stoker A,Swadi H.Perceived family relationships in drug abusing adolescents.Drug alcohol Depend.1990,25:293—297.

(24) Lurie A,Ron H.Family Support System in treatment of Substance Abuse.MED—LAW,1986,5:331—338.

(25) 许惠英:《人格教育论》,学苑出版社2000年版,第34页。

(26) 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21页。

(27) 杨丽君:《微观社会环境与吸毒》,《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1期,第32页。

(28) 韩丹:《吸毒人群调查》,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28页。

(29) 徐安琪:《单亲家庭子女福利及其法律、政策援助》,《青年研究》2004年第7期。

(30) 韩丹:《吸毒人群调查》,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27—228页。

(31) 李晓芳等:《单亲家庭子女个性特征和行为问题对照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第5期。

(32) 韩丹:《吸毒人群调查》,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30—231页。

(33) [美]史蒂文·达克:《日常关系的社会心理学》,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36—137页。

(34) 韩丹:《吸毒人群调查》,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26页。

(35) 苏随山:《浅谈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21期。

(36) 顾一莎:《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及其预防对策》,《甘肃农业》2005年第11期。

(37) 韩丹:《吸毒人群调查》,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89页。

(38) 韩丹:《吸毒人群调查》,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39页。

(39) 韩丹:《吸毒人群调查》,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27—128页。

(40) 同上,第273页。

(41) 廖龙辉:《当前青少年吸毒行为现状及其成因的社会学分析》,《青年探索》2001年第4期。

(42) 韩丹:《吸毒人群调查》,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14页。

(43) 韩丹:《吸毒人群调查》,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73页。

(44) 同上,第233—234页。

(45) 同上,第234页。

(46) [美]O.瑞:《毒品、社会与人的行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28页。

(47) 绍六:《成瘾性》,中国社会出版社1997年版,第161页。

(48) 韩丹:《吸毒人群调查》,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40页。

(49) 韩丹:《吸毒人群调查》,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2页。

(50) http://publish.no5.com.cn/855523749520050221113620/mianyili.htm.

(51) 参见沙莲香:《社会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8—49页。

(52) 朱力:《社会学概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90页。

(5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2页。

(54) 韩丹:《吸毒人群调查》,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55页。

(55) 同上,第266—267页。

(56) 韩丹:《吸毒人群调查》,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5页。

(57) 同上,第18页。

(58) 韩丹:《吸毒人群调查》,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15页。

(59) 韩丹:《吸毒人群调查》,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79页。

(60) 同上,第103页。

(61) 朱琳等:《吸毒人群社会行为因素研究进展》,《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第6期,第572页。

(62) 韩丹:《吸毒人群调查》,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62页。

(63) 韩丹:《吸毒人群调查》,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71—172页。

(64) 同上,第277页。

(65) 韩丹:《吸毒人群调查》,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97页。

(66) 韩丹:《吸毒人群调查》,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01—202页。

(67) 同上,第327页。

(68)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23页。

(69) Robert E.Franken:《人类动机》(第五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2页。

(70)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08页。

(71) 朱琳等:《吸毒人群社会行为因素研究进展》,《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第6期,第573页。

(72) Robert E.Franken:《人类动机》(第五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1页。

(73) 史蒂文·迈克:《日常关系的社会心理学》(第五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2页。

(74) Robert E.Franken:《人类动机》(第五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40页。

(75) 同上,第219页。

(76) 应激,是一系列服务于适应性目的的神经和生理反应。

(77) Robert E.Franken:《人类动机》(第五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3页。

(78) 韩丹:《吸毒人群调查》,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28—231页。

(79) 同上,第169页。

(80) 同上,第152页。

(81) 韩丹:《吸毒人群调查》,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20页。

(82) 史蒂文·迈克:《日常关系的社会心理学》(第五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5页。

(83) 方贻儒:《迷失的乐园——烟、酒、毒品成瘾行为案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3页。

(84) 韩丹:《吸毒人群调查》,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页。

(85) 同上,第7页。

(86) [美]O.瑞:《毒品、社会与人的行为》(第八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页。

(87) 同上。

(88) [美]O.瑞:《毒品、社会与人的行为》(第八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页。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2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