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对毒品犯罪打击力度的加大,犯罪分子贩毒、制毒手段不断翻新,反侦查能力也不断增强。当前我国新型合成毒品的违法犯罪活动,主要呈现出五个方面的变化:

——变化一:藏毒手段更趋隐蔽化。暴利的诱惑使存在侥幸心理的犯罪分子在藏毒方式上费尽心机。在人体藏毒方面(即将毒品放置在包装物内,然后吞食存放在胃里),为躲避禁毒、海关、边防等部门的侦查,犯罪嫌疑人在包装物的材质上下足了功夫。从最初用避孕套包装到研制出专门的不会被胃液腐蚀的橡胶做成胶囊以包裹毒品;近期又针对X光检查的特点,将包装物进行改良,使包装物的密度与人体的密度相近,以躲避X光的扫描。

与人体藏毒相比,将普通生活用品转化为藏毒工具则更具有隐蔽性。层出不穷的藏毒工具让人眼花缭乱,有的利用香烟盒、荔枝核、药品袋、箱包进行藏毒;有的利用农具、电脑显示器夹层、电脑机箱进行藏毒……

2008年春节前夕,北京海关查获了一起地毯藏毒案件。犯罪分子将毒品灌装在塑料管内,两头热封,再用与地毯颜色相同的羊毛纤维将塑料管裹覆,混同其他毛线编织到地毯之中。这种藏匿手法极其隐蔽,连海关的X光都很难辨别。海关的缉毒犬对其进行嗅别时,对平铺于地面上的地毯也毫无反应,而只有将地毯卷起后,当地毯表面织纹显露空隙时,缉毒犬才会嗅出毒品。如此刁钻的手段,暴露了近年来毒品走私方式的日趋诡秘。

——变化二:新型合成毒品的制造和加工工艺更加高超,隐蔽手段更加狡猾。有的犯罪分子甚至直接通过麻黄草加工制作麻黄素,再由麻黄素加工制成冰毒片剂。

由于新型合成毒品的出现改变了种植提取毒品的传统方式,转为化学合成,使得作坊化简易生产成为可能。随着新型合成毒品的迅猛发展,其制造技术、制造地点的选取、制造规模、制造原料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在制造技术上,从主要依靠境外,发展到了以境内人员为主并自行研制,而且制造技术也日益成熟,从开始单一的冰毒到现在各式毒品的出现;在制造地点的选取上,从过去多依靠大的厂房发展到现在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厨房,增加了制毒的隐蔽性。有专家介绍,现在的制毒技术已经发展到仅有高压锅或者家用普通炒菜锅就可以制造毒品的地步。

由于新型合成毒品制作周期短、产量高,不需要投入大型的厂房设备就能制造,且犯罪分子能够通过市场非法采购大宗的制药原料用于制毒,很多新型合成毒品的原材料都可能来源于正规药厂(如果对精神有作用的药物流不到社会,新型合成毒品的来源就会显著减少),因此,对药厂进行严格、有效的监管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变化三:运输渠道多样化,物流邮寄贩毒突出。犯罪分子为将毒品运到指定交易地点,在运输途径上同样动足了脑筋,水、陆、空方式都曾采用过,近年来,通过邮寄方式和物流公司进行托运的案例也呈上升趋势。

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办理的全国首例“利用邮递渠道以减肥药名义跨国走私毒品案”就是一起典型的通过邮寄方式贩毒的案子。这个涉嫌制造、走私和贩卖毒品的团伙是一个由博士生、出国留学生、私企老板等5人组建的“团队”。这5人非法购买大量原料,自行加工生产成片剂,以减肥药的名义将一种叫“芬氟拉明”的毒品(属于国家《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二类精神药品)邮寄销往国外牟利,共获利40多万元。据介绍,2007年6月至2008年4月,该团伙制造成品药158万余片(重365.58千克)。

2009年3月,浙江舟山警方经过4个多月的缜密侦查,成功破获了浙江首起利用快递方式贩运新型合成毒品大案。2008年12月开始,犯罪嫌疑人王某先后5次到四川成都、湖北武汉等地收购毒品麻古。考虑到随身携带毒品极不安全,王某将毒品伪装成普通货品,采用人毒分离的方式,将毒品通过一家快递公司托运回舟山,通过物流托运的方式共运输毒品麻古4700余颗、冰毒150余克(41)

——变化四:贩毒人员集团化,涉毒场所和地区逐步扩大。毒品分放点达6个之多、团伙成员间均采取单线联系、组织严密、分工明确……这样一个公司化运营、有着极强反侦查能力的特大跨省贩毒团伙,在广西南宁贩卖新型合成毒品长达半年之久后,终于被南宁市警方彻底摧毁。据了解,该团伙成员各司其职,财务、发货、接头、进货等环节均有专人分管。交易成功后,所得的货款便会全部汇总到“财务”处,再将款汇给“上家”。此外,办案人员还发现,该团伙成员间甚至还会通过特殊的方式“互报平安”,如果拨打对方电话时无人接听,这些人就会十分警惕,甚至迅速转移逃避打击。此案侦破过程中,公安机关共缴获毒品“K粉”35千克,摇头丸15克。

受国际贩毒集团犯罪形式、手段的影响,集团犯罪成为毒品犯罪嫌疑人制贩毒品的主要形式,其组织越来越趋于复杂。由于毒品集团内部分工明确,且往往单线联系,干运输的可能就不认识制毒的,只要线索一断,整个证据链条都断了,打击起来非常困难,无形中加大了取证、认证的难度。

涉毒场所和地区逐步扩大。滥用摇头丸、氯胺酮(K粉)等毒品的场所由迪斯科舞厅、KTV等逐步向茶艺吧、咖啡厅、酒店、宾馆等场所蔓延,甚至出现家庭派对群体吸毒的现象。同时新型合成毒品的滥用正逐渐从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扩散。(42)制贩新型合成毒品犯罪呈现从东南沿海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从国内向国外转移的趋势。随着东南沿海地区打击毒品犯罪力度的加大,国内制贩新型合成毒品犯罪活动由广东、福建等重点地区向内地省区转移并蔓延扩散,涉及江西、安徽、河南、黑龙江、甘肃、河南、广西等省区。此外,新型合成毒品犯罪还有向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转移的迹象。

——变化五:滥用新型合成毒品群体低龄化趋势明显。在广东省2007年查获的滥用新型合成毒品人员中,年龄最小的仅为13岁,在笔者的调查过程中,在瑞丽、腾冲等地也曾碰到13—16岁的新型合成毒品滥用者。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2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