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是在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牙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导致牙体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其发病方式以牙体组织崩解为特征,临床表现开始为龋损部位釉质脱矿、微晶结构改变,继之有机质破坏分解使釉质和牙本质脱矿、软化、缺损而形成龋洞,若病变继续发展则形成牙髓病、根尖周病甚至颌骨炎症,病灶牙影响儿童牙颌系统及全身健康。

儿童患龋状况

儿童龋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儿童口腔疾病,随着口腔预防保健工作及各项保健措施的开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龋率和龋均得到了有力的控制。虽然在一些发达国家儿童患龋率呈下降趋势,但由于食物结构的精细、糖耗量的增加、人们口腔健康意识和行为的差距、口腔预防保健工作没有得到广泛的开展等因素,一些国家儿童患龋率仍呈上升趋势。我国儿童乳牙患龋率也居于高水平,据2005年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5岁组儿童患龋率达66.0%,龋均为3.50,12岁组儿童恒牙患龋率达28.9%。5岁组和12岁组的龋病治疗率分别只有2.8%和10.6%。

乳牙在萌出后不久即可罹患龋病,临床最早可见出生后6个月的婴儿,上颌乳中切牙牙冠尚未完全萌出,而远中唇面已患龋,国外亦有出生后6个月上颌中切牙发现龋损的报道。与恒牙相比,乳牙龋病的发生较早。有关我国乳牙患龋情况的报道均显示1岁左右起即直线上升,6~8岁到达高峰,9~12岁随着乳、恒牙的替换,新生恒牙的陆续萌出,乳牙的患龋率、龋均逐渐降低。恒牙在6~7岁萌出后就可能患龋,儿童期的年轻恒牙由于釉质发育未成熟、矿化程度低等因素,比成人的恒牙更易患龋。儿童在12岁以后,进入恒牙患龋高峰阶段,大约在25岁趋向平稳。

儿童易患龋的因素

与恒牙相比,乳牙更易患龋,这与乳牙的解剖形态、组织结构、矿化程度及其所处的环境等因素有关。乳牙易患龋的因素有如下几点:

1.乳牙解剖形态的特点:乳牙牙颈部明显缩窄,牙冠近颈部1/3隆起,邻牙之间为面与面的接触且接近牙龈,接近替牙期的儿童牙列中的生理间隙明显,加之咬合面的点隙裂沟等处均易使食物滞留而不易自洁,故易致菌斑集聚。

2.乳牙组织结构的特点:与恒牙相比,乳牙的釉质、牙本质薄,矿化程度低,羟磷灰石晶体小,抗酸力弱。

3.儿童的饮食特点:儿童喜欢甜食,每天的进食次数较成人多,加之儿童的饮食多为软质食物,黏稠性强,含糖量高,容易产酸发酵。

4.儿童的口腔卫生习惯:儿童正处于口腔卫生习惯的培养阶段,口腔卫生行为主要依靠家长及幼儿园老师的帮助与监督,但由于有些家长及幼儿园老师不具备口腔保健知识,没有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加之儿童的睡眠时间长,口腔处于静止状态的时间较多,这时候儿童口腔的唾液分泌减少,自洁作用差,有利于细菌增殖,增加患龋机会。

在年轻恒牙列中,第一恒磨牙患龋年龄最早,患龋率最高(占年轻恒牙患龋率的90%),其原因主要是:咬合面的表面积最大,窝沟点隙复杂,易滞留细菌和食物残渣;萌出时咬合面远中部分龈瓣覆盖时间长,龈瓣下牙面长期处于不洁状态;萌出后达到咬合平面的时间长,咬合面低于咬合平面,缺乏咀嚼对牙面的自洁作用;年轻恒牙的硬组织薄,矿化程度较成熟恒牙低,溶解度高,渗透性强,抗酸性差;儿童年龄小,刷牙护齿意识弱,刷牙效果较差。第一恒磨牙在第二乳磨牙之后萌出,形态又与之相似,常常被家长误认为是乳牙而不予重视。

儿童患龋的牙位、牙面特点

乳牙列中所有的牙和牙面均可患龋,乳牙龋病以上颌乳切牙、下颌乳磨牙多见,其次是上颌乳磨牙、上颌乳尖牙,下颌乳尖牙和下颌乳切牙较少。乳牙龋病的好发牙面,在上颌乳牙为:乳中切牙的易患龋牙面为近中面,其次是远中面和唇面;乳侧切牙以近中面、唇面多见;乳尖牙则多见于唇面,其次为远中面;第一乳磨牙多见于咬合面,其次为远中面;第二乳磨牙则多发于咬合面和近中面。在下颌乳牙为:乳中切牙和乳侧切牙较少患龋,患龋多出现于近中面;乳尖牙多见于唇面,其次是远中面和近中面;第一乳磨牙多见于咬合面,其次是远中面;第二乳磨牙多见于咬合面,其次是近中面。

各年龄阶段乳牙龋病的发生部位有明显特点,1~2岁时,主要发生在上颌乳前牙的唇面和邻面,其原因可能与乳牙萌出时间及婴幼儿进食方式有关;3~4岁时,多发的是乳磨牙咬合面的窝沟;4~5岁时好发于乳磨牙的邻面。由于左右侧同名乳牙的形成期、萌出期、解剖形态及所处位置等相似,又处于同一口腔环境内,加之乳牙龋病有多发、易发的特点,故在乳牙中,左右侧同名牙同时患龋的现象较为突出。

儿童期年轻恒牙患龋主要为恒磨牙的窝沟点隙,尤其以第一恒磨牙为甚,第一恒磨牙在6岁左右即萌出于儿童口腔,常被家长误认为是乳牙而得不到及时的保护和治疗,因此保护儿童的“六龄牙”是此阶段的重要内容。

龋病对儿童的危害

龋病对儿童口腔局部和全身机体都有不良影响。

局部影响

乳牙因龋蚀致牙体缺损,尤其是在涉及大部分乳牙时,儿童的咀嚼功能明显降低。乳牙的龋蚀、牙体的崩坏,使食物残渣、软垢等易停滞在口腔内,口腔卫生恶化,有利于新萌出的恒牙发生龋蚀,尤其对与龋牙相邻的恒牙影响较大。乳牙龋发展成根尖周炎后,炎症影响继承恒牙牙胚,可使其釉质发育不全,如特纳牙的发生。乳牙根尖周炎症致局部牙槽骨破坏、感染根管的牙根吸收异常、残根滞留等使继承恒牙的萌出过早或过迟,影响恒牙萌出顺序和位置。牙冠因龋缺损,近远中径减少,或因乳牙早失,继承恒牙所占间隙缩小,该恒牙萌出时因间隙不足而发生位置异常,导致错牙合畸形。第一恒磨牙的牙冠缺损还会影响恒牙正常咬合关系的建立。破损的牙冠可刺激局部舌、唇颊黏膜,慢性根尖周炎的患牙根尖有时穿透龈黏膜外露于口腔内,使局部接触的软组织形成慢性创伤性溃疡。

全身影响

多数乳牙患龋、牙体的缺损和崩解,第一恒磨牙的严重龋蚀均会使咀嚼功能大大降低,影响儿童的营养摄入。儿童又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故颌面部和全身的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机体的抵抗力也可降低。由龋病转成的慢性根尖周炎,可作为病灶牙使机体的其他组织发生病灶感染。在儿童,与病灶牙有关的疾病有低热、风湿性关节炎、蛛网膜炎、肾炎等。有报道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治疗或拔除病灶牙,能治愈或减轻疾病。

幼儿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时期,乳牙的崩坏和早失会影响正确的发音。龋蚀会影响美观,尤其在前牙区严重龋蚀时会给儿童正常心理的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虽然乳牙终将被替换,但不能忽视乳牙龋病,以免给儿童局部和全身带来不良影响。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3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