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微量元素是含量占生物体总质量0.01%以下的元素。根据微量元素生物学作用又分为必需和非必需两类。目前,公认的必需微量元素有铁(Fe)、铜(Cu)、锌(Zn)、硒(Se)等。微量元素测定前的变异因素主要有:

  1. 标本采集与保存容器:导致标本污染的主要潜在来源,实验室应确保微量元素的检测不被设备和器材污染。
  2. 实验用水:水中存在多种微量元素,可明显影响检验结果;建议用高纯度去离子水(25℃下电阻率>10×106 Ω/cm)。
  3. 试剂:应使用高纯度级别的试剂(包括高纯度酸)。
  4. 采血管:推荐使用真空采样系统,使用酸漂洗法或血清漂洗法评估新批次的产品,以确定采样管、胶塞及采血针头的微量元素不超过可接受限。
  5. 血液标本采集顺序:国际上对微量元素采血管顺序一直有不同的建议;CLSI推荐,如需采集多管血液,应最后采集检测微量元素的全血管。
  6. 采集技术及标本类型:建议使用静脉采血,因其受污染可能性最小;指尖采血虽简单易行,但易出现污染而造成检验结果误差,应尽量避免(小儿例外);微量元素测定大多采用血液标本(全血、血清或血浆)和尿液标本,测定血铅、镉和汞等采用全血标本比较适合,测定其他微量元素,多采用血清或血浆标本。

实验外环境中存在的大量微量元素会影响检验结果。因此,应重视并克服微量元素检验前的干扰因素,此是保证微量元素测定质量的重要环节。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6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