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生理状态下,凝血系统是有低水平活性的,但因有生理水平的抗凝功能存在,使两者处于动态平衡中。抗凝系统可对血液凝固系统进行调节,改变凝血性质,减少纤维蛋白的形成、降低各种凝血因子的活化水平。该系统主要包括细胞抗凝和体液抗凝成分。细胞抗凝作用主要通过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肝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来完成,包括合成分泌抗凝蛋白、光滑内皮阻止血小板的黏附活化以及单核-巨噬细胞对活化凝血因子清除作用等。体液抗凝主要通过抑制凝血反应的抗凝蛋白起作用,主要包括:

抗凝血酶(AT):由肝、血管内皮细胞分泌,是体内主要的抗凝物质。它的机制是与肝素以1∶1比例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使多个以丝氨酸蛋白酶为中心的凝血因子失去活性。

蛋白C系统:包括蛋白C(protein C,PC)、蛋白S(protein S, PS)、 血栓调节蛋白(TM)、活化蛋白C抑制物(activated protein C inhibitor,APCI)及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ndothelial protein C receptor,EPCR)。PC和PS均由肝脏合成,是依赖维生素K的抗凝物质。抗凝机制是PC与凝血酶、TM以1∶1∶1比例结合形成复合物,生成活化蛋白C(activated protein C,APC),在PS的辅助下APC灭活FⅧa和Ⅴa起抗凝作用。

其他: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肝素辅因子-Ⅱ(heparin cofactor-Ⅱ,HC-Ⅱ)、α1 -抗胰蛋白酶、α2 -巨球蛋白(α2 -macroglobulin,α2 -MG)和C1-抑制剂等。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9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