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CRBSI的发生率与导管种类、导管相关医疗操作的频率、患者病情(如基础疾病、疾病严重程度等),以及导管留置部位被污染的机会的高低等因素均有关。对于短期留置的血管内导管,皮肤定植细菌通过皮下隧道移植到导管尖端,随后引起感染,为最常见的感染途径。对于长期留置导管,导管头(hub)被细菌污染,导管内腔发生细菌定植,引起感染。较少情况下,血行播散的细菌可定植于血管内腔,形成新的感染灶。导管表面及内腔的光滑程度、聚合物材料及纤维蛋白等附着物的存在与CRBSI的形成关系密切。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更容易附着在导管表面或内腔析出的纤维蛋白上,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附着在粗糙聚合物表面的能力更强。在此过程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泌的胞外多肽,以及细菌菌毛中的黏附素是细菌定植的主要因素。定植后的细菌在经过一定时间后,会形成生物膜,给感染的治疗和细菌的清除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另外,在葡萄糖溶液中,某些念珠菌也可形成类似菌毛黏附素样的物质,接受静脉高营养治疗的患者容易发生真菌血流感染,估计与此机制相关。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7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