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波
1 | 英文:P-on-T syndrome;同义名:P-on-T现象、P波骑T现象。概述P-on-T综合征是指患者发生房性心律失常时,心电图有异位P波落在T波的位置,易引发房颤,可见室内差异传导或QRS波未下传...... |
![]() |
2 | 心电图特征 PP间期、PR间期均必须固定,以确保是同一起搏点的激动,多见于窦性心律,亦可见于房性心律。 交替出现两种形态的窦性P波,其振幅互差ge;0.1mV,时...... |
![]() |
3 | 逆行P波逆行P-波基本概念:起源于心房下部、房室交接区或心室异位激动逆传心房时所产生的P波极性与窦性P波刚好相反,称为逆行P-波,常用P-表示。心电图特征 P-波在Ⅱ、Ⅲ...... |
![]() |
4 | 一过性窦性P波缺失窦性停搏心电图特征: 长P-P间期与短P-P间期之间无倍数关系; 长P-P间期>1.80~2.0s(白天1.80s,夜间2.0s)或长P-P间期大于短P-P间期的1.5倍。 临床意义:...... |
![]() |
5 | 心电图特征 P-P间期、P-R间期均必须固定,以确保是同一起搏点的激动,多见于窦性节律。 交替出现两种形态的窦性P波,其振幅互差ge;0.1mV,时间可有轻度互差。 两种形态P...... |
![]() |
6 | 常规十二导联P波振幅均<0.1mV,称为P波低电压或振幅降低。心电图特征 所有导联P波振幅均<0.1mV。 QRS波群低电压(肢体导联QRS波幅<0.5mV或胸前导联QRS波幅<1.0mV)。 T波低...... |
![]() |
7 | 窦房结内游走节律:起搏点在窦房结头、体、尾部游走不定引起P波形态、频率改变者。其心电图特征为: P波极性一致,振幅由高rarr;低或由低rarr;高周期性改变,但不出现逆行P-波...... |
![]() |
8 | 房间隔阻滞型P波是指Ⅱ、Ⅲ、aVF导联P波呈正、负双相伴时间ge;0.12s。见于不完全性左心房内传导阻滞伴左心房逆行传导,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心房内传导阻滞。表现为窦性冲动在左...... |
![]() |
9 | 心电图上具有特征性改变的是镜像右位心,有以下5个特征: Ⅰ导联上P-QRS-T波群均倒置,呈正常者的倒像。 Ⅱ与Ⅲ导联、aVR与aVL导联图形互换,aVF导联图形不变。...... |
![]() |
10 | 窦性心律时,其P波形态、振幅呈间歇性改变,见于间歇性心房内传导阻滞、P波电交替、窦房结头部与尾部交替性或间歇性发放冲动等。间歇陛心房内传导阻滞:在P-P间期基本规则时,间歇...... |
![]() |
11 | 凡是P波时间ge;0.lls、振幅ge;0.25mV者,称为巨大型P波。心电图特征 P波振幅增高:在Ⅱ、Ⅲ、aVF导联P波振幅ge;0.25mV,V1、V2导联P波振幅ge;0.15mV。 P波...... |
![]() |
12 | 交感神经兴奋时,如运动、紧张等因素引起心率显著增快,可使原正常的P波,其振幅明显增高,出现类似“肺型P波”特点,称为交感型P波。系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房肌除极速度加...... |
![]() |
13 | 因该P波常见于先心病患者,故称为“先心P波”。心电图特征 P波形态高尖:在Ⅱ、Ⅲ、aVF导联P波振幅ge;0.25mV,V1、V2导联P波振幅ge;0.15mV,V5导联P波振幅ge;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