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征主要有:全血: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医发[2000]184号)附件三规定:全血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
1答:内科患者血容量多数较为稳定,患者对贫血等具有一定的耐受性,输血指征与外科有所不同。全血:用于内科急性出血引起的血红蛋白和血容量的迅速下降并伴有缺氧症状。血红蛋白<70g
2答: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到组织细胞,非手术患者的红细胞疾病可分为贫血和红细胞增多两大类,其中临床最为常见的是贫血。贫血及血容量不足都会影响机体氧运输,通常人体对血
3答:存在于全血及各种血液成分制品中的白细胞常常会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等输血不良反应,而且白细胞中常混有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人类T细胞白血病
4答:自20世纪70年代Mery man成功将甘油保存红细胞用于人体输血以来,冷冻解冻血逐渐在临床输血治疗中得到推广。深低温冰冻保存可大幅度延长红细胞的体外存活时间和存活率。20世
5答: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是指免疫缺损或免疫抑制的患者在输入含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时,淋巴细胞在受血者体内迁移植活、增殖,将患者的组织器官视为靶标进行免疫攻
6答:400ml或200ml全血经离心去除血浆和白细胞,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3~4次,最后加150ml生理盐水悬浮。白细胞去除率>80%,血浆去除率>90%,RBC回收率>70%;同时去除了钾、氨、乳酸、抗凝剂
7答: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是指受血者输注含免疫活性淋巴细胞的血液成分时,其中的活性淋巴细胞在宿主体内存活并增殖,将患者的组织识别为非己物质,进行攻击并加以破坏,
8答:输血治疗分为3个层次:①是确保输血后无不良反应;②是要求输注某种成分血后患者体内该血液成分升高达到预期值;③是利用输血调节机体生物学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在临床用
9答:血小板输注是临床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可供临床输注的血小板成分有多种类型,主要有浓缩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两种。前者采用多份(10
10答: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的出血,恢复和维持人体正常止血和凝血功能的重要措施。血小板输注并不适用于所有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在是否输注血小板前,应
11答:血小板计数与出血之间尚无公认的临界值,下面的建议仅供参考。有人推荐将预防性输注血小板的临界值定为10×109 /L,但个体差异较大,一般认为:①血小板数<20×109 /L,
12答:输注大量液体或红细胞悬液后可发生止血、凝血功能障碍,出现血小板稀释性减少,血小板计数可降低至50×109 /L以下,血小板计数下降幅度与液体输注和血液输注量呈正比。血
13答:血小板是人体生理性止血和凝血机制中至关重要的血液成分,临床上出现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障碍时,输注血小板进行替代性治疗是简单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但并不是血小板输注对
14答: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的出血,恢复和维持人体正常止血和凝血功能的重要措施。血小板有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与机器单采血小板之分,浓缩血小板由多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