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细菌的耐药性可由细菌的染色体DNA自发突变所致。每一个基因有一个极低的突变率,当细菌细胞分裂至105~109代后就会发生一次自发突变,因而产生对某一个抗生素的耐药性。由突变
76答:一种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其DNA分子呈双股、闭环状、超螺旋结构存在,独立于染色体外而自我复制。质粒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毒力、代谢能力等。如其DNA分子上带有耐药基因的质粒
77答:质粒能通过细菌间以接合方式(conjugation)转移者称接合型质粒。接合型质粒的耐药因子包括两部分:①耐药决定因子,具有一个至数个耐药基因,通过破坏抗生素、改变细菌细胞壁或细
78答:非接合型质粒的耐药因子仅有耐药决定因子而无耐药转移因子,故不能通过细菌接合转移,而系通过转化、转导或由共存的接合型质粒“动员”(mobilization)等方式转移。
79答:耐药菌溶解后释出的DNA进入敏感菌体内,其耐药基因与敏感菌中的同种基因重新组合,使敏感菌成为耐药菌。此种传递方式基本限于革兰阳性细菌,在革兰阴性菌中仅嗜血杆菌属有此种
81答:耐药菌以噬菌体为媒介将耐药基因转移给敏感菌的现象称转导。转导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药性转移的唯一方式。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青霉素酶的特性即可借噬菌体转移给敏感菌,使
82答:即耐药基因可自一个质粒转座到另一个质粒,从质粒到染色体或从染色体到噬菌体等的现象。新近的研究证实,此种可转座的遗传片段有两种,即转座子(Tn)和插入顺序(Is),两者在各自的两侧
83答:接合型质粒由耐药细胞传递到敏感细胞的过程称接合转移。由接合转移传递的耐药性也称感染性耐药(infectious resistance),系通过耐药菌性纤毛在敏感菌和耐药菌间构成桥梁,由耐
84当一个耐药细胞和一个敏感细胞间完成接合转移后,敏感细胞变成了耐药细胞,而耐药细胞就变成了敏感细胞吗?答:不会。因为质粒在转移的过程中是一边复制一边转移的,当复制的过程完成
85答:由于一种耐药质粒可携带多种耐药基因。通过接合方式,一次可完成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转移,造成多重耐药菌株的增加;同时引起细菌耐药性的编码基因大多是由质粒介导,尤其是一些
86答:整合子(integron)是一种基因片段,具有位点特异性重组功能、能识别并捕获移动性基因盒和表达的遗传单位。亦称DNA整合元件(DNA integration elements)。
87答:整合子的结构由5′保守末端和3′保守末端和两者之间的可变区构成。可变区含有一个或多个基因盒。整合子含有3个功能元件:1个编码整合酶的基因intI、1个基因重组
88答:基因盒(gene cassette)是整合子上所带的基因片段,常携带耐药基因,故亦称耐药基因盒。耐药基因盒位于整合子中间的可变区,是一种可移动的遗传因子,一个基因盒是由一个基因及一个
89答:整合酶即位点特异性重组酶。整合子在整合酶的催化下,可识别耐药基因盒3′端的attC位点,从而将游离的耐药基因盒整合到自身基因组上。每一类整合子均有相应的整合酶如Ⅰ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