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上述理论不同,社会控制理论认为,社会中每个人都有沾染毒品的可能,但为什么大多数人都能抵挡住诱惑、洁身自爱呢?这是因为在一般社会里,作为一种不符合社会准则的越轨行为,吸毒可能会给个体与家庭、朋友、邻居、学校、工作单位等社会群体或组织之间的正常关系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危及个人在社会中的声誉和地位,因此多数人都不会冒险去参与吸毒而疏远和失去意义重大的社会关系、职业和地位。由此可见,个体与各种社会群体或组织之间的正常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制约因素对个体是否选择吸毒行为起着约束作用,这种关系越紧密,则约束力越强大,个体吸毒的可能性就会越小,反之就会越大。个体选择去吸毒主要是因为缺乏与家庭、朋友、学校、工作单位等群体或组织的正常关系,或者这种关系过于松散,以至失去了对个体应有的监督和制约作用。另外应该指出的是,虽然社会控制因素不能确保每一个人不去吸毒,但强大的社会控制因素却能使个人吸毒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限度,并使吸毒成瘾成为不可能。

社会控制理论强调了家庭、朋友、学校等群体或组织在个人是否尝试毒品中的决定性作用,但实际生活中随着个人持续地使用毒品,其自身对毒品的体验在决定其行为方面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那些吸毒严重成瘾者,家庭、朋友、学校的制约和社会的惩罚就在持续的毒品的使用过程中降到了次要的地位。在另一方面,这也表明社会学的分析最终只有与生理学、心理学的分析结合起来,才更具有解释力。

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分析,在吸毒的预防上专家学者和实践工作者们提出了很多的设想和方法,如“毒品教育方案”“学生援助方案”“同辈群体方案”“父母方案”“吸毒者互诫协会”“康复治疗社区”“美沙酮维持计划”和医学临床的手术戒毒等。然而这些设想和方法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不一,有的还有待时间的进一步检验,社会公众的评价也分歧较大。另外,现在研究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将会使学者们对于吸毒这样复杂的社会现象的原因分析越来越倾向于综合借鉴各个学科和理论流派的有益观点,并有机结合起来,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将自己的视野仅仅限制在单一的理论框架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地探讨吸毒问题,从而更好地为预防和矫治吸毒行为的工作服务(17)

本书主要以社会控制理论为基础,首先探讨新型合成毒品滥用与社会控制手段及家庭、社会、朋辈群体等与新型合成毒品滥用群体滥用行为的各种相关关系,进一步检验赫希社会控制论所阐述的观点,即一个人对社会、家庭、学校等依附性越强,认可程度越高,其越轨的可能性越小,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次是在设计指标上,以赫希社会控制论中的相关指标为基础,结合云南的实际情况进行增补,以求科学准确地反映新型合成毒品滥用群体的基本情况等。最后是用因径分析及主因子等分析方法进一步探讨社会控制论中所阐述的各种控制手段的相关系数,探讨新型合成毒品滥用的形成内在机制,探寻新型合成毒品滥用治理与控制模式。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2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