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尖周组织包括根尖部的牙周膜、牙槽骨及牙骨质。

一、根尖牙周膜

根尖牙周膜(apical periodontium)位于牙骨质和牙槽骨之间,由成束的胶原纤维和其间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牙周膜内有敏锐的触觉感受器和疼痛感受器,当根尖周组织发生炎症时,患者能较准确地提出患牙部位。根尖周组织的血供较为丰富,有利于消除炎性产物,并促进病变在接受合理治疗后的恢复和痊愈。同时,牙周膜丰富的血供还有营养牙骨质的功能。死髓牙或经过治疗的无髓牙仍能保留于颌骨内并行使其咀嚼功能,有赖于牙周膜的支持和营养。此外,根尖周淋巴管也较丰富,在根尖周炎症时,相关淋巴结可肿大和压痛。根尖周牙周膜内细胞成分较多,其中未分化的间质细胞在炎症过程中可分化为成牙骨质细胞、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等;牙周上皮剩余是牙根发育过程中上皮根鞘的残余部分,炎症刺激时发生增殖,与根尖周囊肿的形成关系密切。

二、牙骨质

根尖部牙骨质为较硬的不规则层状,牙周膜纤维通过牙骨质附着于牙根面上。牙骨质不断新生,具有修复功能。牙齿切缘及 面的正常磨耗引起的牙齿变短可由根尖部细胞性牙骨质的不断沉积得以补偿。根尖周炎症导致的牙根病理性吸收,在病变治愈后亦可由新牙骨质的沉积而修复。牙移位导致的牙根生理性吸收,也可在移位停止后随之修复。

三、牙槽骨

牙槽骨是由固有牙槽骨和支持骨组成。固有牙槽骨为围绕牙根周围的密质骨板,又称硬骨板(lamina dura)。固有牙槽骨上的筛状小孔是血管、神经进出的通道,因此又被称为筛状板。慢性根尖周炎症可导致根尖周牙槽骨的吸收破坏,在X线上可表现为根尖周的透射影像。由于固有牙槽骨的筛状特点,牙周间隙中的渗出物有一定的退让空间,根尖周炎症时压力引发疼痛远不如牙髓炎那么剧烈。

四、增龄性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的根尖周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增龄性变化。根尖部牙周膜内胶原纤维增多,细胞成分减少,病变后吸收破坏的根尖组织较年轻人慢,神经纤维功能下降,故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根尖部细胞性牙骨质的不断沉积使根尖孔变狭窄甚至闭合,影响血流进入牙髓组织,诱发牙髓的退行性变化。根尖新牙骨质的持续性沉积将增加牙本质牙骨质界与根尖孔之间的距离。虽然牙根的真实长度在不断增加,如果以牙本质牙骨质界为测量终止点,根管工作长度却在不断减少。在根管预备时,根管工作长度的测量通常距根尖孔约1mm,老年人患牙该值常大于1mm。

(程磊 周学东)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3259.html